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做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我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实施目标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内化有关理论成果,转变教育者的观念,破旧立新。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将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技术形态,借以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形
成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创新。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实施方法
我们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准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研究具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二)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或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研究;
(四)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通过与其他小学相互交流学习,让教师们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在我校三、四年级各选取两个实验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定
期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整理成果资料。 2、撰写经验材料。 五、实施过程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组4人。分组时除了考虑学习能力,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每个小组分为ABBC三层,即每个小组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差生。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每组先由教师推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
(二)小组建设
1、每组为自己组起一个组名,组号,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自我介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安排发言顺序,把控讨论进程;控制发言音量;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发言人:在小组内陈述小组发言要点,征求组内成员意见;清晰地表达小组学习成果;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资料员:领取、回收、整理学习资料;收发作业;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记录员: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内容;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四)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