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4)中国古代文学(832)中外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 (634)中国古代文学(832)中外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 (634)中国古代文学(832)中外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
治理论(253)法语 (634)中国古代文学(832)中外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54)德语 (634)中国古代文学(832)中外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版均可)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文学史纲要》,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褚斌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有关英语的一些经验
大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一共占40分,但如果把所有精力都花在阅读练习上,不注意其他题型的应试技巧,也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大家抽出3
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做一套题。做完一套卷子之后,正确率是次要的,重点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同时了解试卷结构并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做题节奏。对于真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一下子就扎进了哪个老师的长难句网课或者哪本阅读书当中。不是说辅助网课和书不好,而是说要有的放矢,先整体,后局部深入。
没有哪个做题顺序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自由决定。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做题顺序,我是先从阅读开始,然后写完作文,最后再做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分值比较小,但是若较难的话则可能花费半小时时间,一开始做有可能打乱做题节奏。这是我最顺手的做题顺序,也有同学先写作文,再按顺序做题,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单词怎么背?
背单词是老生常谈了,但也是有技巧的。单词是英语的基础,网传阅读百分之二十的单词看不懂,依然可以做对所有题的广告,这种宣传在举例时精心挑选适合所谓“技巧”的题目,并敢说所有题都通用,对同学反馈的不实用的题置之不顾,以偏概全,同学们不该相信,还是要老老实实背单词。
1、背单词要坚持。从今天开始,一直背到考试之前,每天花费的时间不用太多,单词量少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可以多背背单词,但是每天一个半小时在我看来也是上限了。
2、背单词方式的选择。单词书很多,我上面提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挺不错的。很多同学用单词软件背,我使用过但觉得效果一般,同学们可以自己斟酌。最重要的还是真题中的单词,熟词癖义、高频单词,虽然在单词书上也有总结,但是远不如在阅读中自己发现记得牢。比如“plant”这个单词,原不
知它有“工厂”的意思,第一次看见没太注意,第二次看只记得是个癖义,再查字典之后就彻底记住了。
3、单词到底应该怎么背。我的原则是复习旧单词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背新单词,重复记忆才能真正掌握。
单词背完就要开始做题了,都说考研英语其实考的就是阅读。下面就来讲讲我是如何练习阅读的。
阅读一共四篇,二十题,每题两分,比重还是很大的。我给大家算算,2000年到2020年一共20套题80篇阅读,做阅读、分析答案、查单词、分析句法、写翻译一套下来恐怕要3个小时,一共就是240小时。如果你一天学习10个小时,那就是整整一个月都在看价值40分的英语阅读。如果你有大把的时间复习英语,这样复习绝对能让你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
我写阅读一直是一下做完四篇,每次都掐时间,熟悉自己的做题节奏。错题很重要,根据《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分析为什么错。有时明明都读懂了,但还是觉得四个选项都对,这就是没掌握答题技巧。举个例子,有一篇阅读里的一句话,内容大概是“人们往往在开会的时候很困”,选项里说会议很无聊。这是错误选项,从“困”推导出“会议无聊”,看上去有合理之处,但在考研英语中,就是过度推断。这样的技巧还有很多,之后可以给大家总结一下。
阅读里的单词的重要性我也说过了,就不再多说。把每个单词抄在单词本中,音标、意思、几句例句,不看就是白费功夫。用荧光笔把单词标注好,意思例句写在旁边,随时翻一翻,还能看到在文中的使用方法,不仅节省时间,效果也不差。
新题型+翻译
新题型重在技巧。文章的难度和阅读差不多,所以能看懂阅读就能看懂新题型的文章。但是七选五和排序在单纯的题型上还是有些难度的,容易花长时间正确率还不高。所以我建议大家看看网课老师提供的做题技巧。
翻译不必追求精确,达意即可。做翻译题遇到的困难无非就是单词不认识,或者句式复杂,意思明白但就是翻译不成中文。单词不认识要背,实在不行就猜,一句话有一个单词不认识其实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句式要注意,欧西文法与中文不同,句子长且逻辑性极强。如果一句话有很多定语还带着从句,就不要妄想用好几个“的”说明白,老老实实断开句子来翻译,不然写出来也不像中国话。
作文有模板
大小作文一共背20篇,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上考场一定好句连篇。背作文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因为“写”是最强的记忆输出方式,那么“看”“读”这种较弱的记忆输入方式就没有“背”效果好了。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专业课的备考。 一、专业课复习
我认为专业课复习开始时间一定要趁早,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战线太长后期就会没劲了,当你真正到了后期你只会更加专注,所以一定要早点开始。要不然等到开学后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复习,那个时候专业课多的话就会感到吃力了。我感觉开始的早一定是有诸多好处的,甚至也会影响你的最后成绩。当你真
正投入进去了,你就适应了备考的节奏,就从来不会觉得坚持是一件难事了。前期多花点时间打基础,这样到了后边才会如鱼得水,也更加镇定。
中国古代文学
前期(3-5月)树立书本整体的架构思维,掌握整本书的知识架构,同时也要对每一章节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掌握所有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列出书本框架,前期一定要面面俱到,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其实考的比较细,碎知识点比较多,例如:(1)《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_《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颍达疏。《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2)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屈原的思想(主要是其政治思想):屈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美政”理想。具体表现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3)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4)4、温庭筠在《花间集》中被列为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长期出入秦楼楚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为了能够了解每个知识点,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并且到时候都可以答的上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做思维导图,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思维导图中可以列出
自己的知识框架,然后再进行细分,这些资料是后期背诵的最好的资料。真的不要拿着笔记本去抄书,那样非常非常浪费时间且无意义。了解课本的脉络、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其中的思想看法,最后能复述出每一章节的内容,无用的笔记我也做了许多,当时是非常后悔的。另外书要仔细看,书本的每个角落都不要放过,都要很认真地看,我最后试卷上的小题都会,我觉得这和注重细节是分不开的。
中期(6-8月)结合真题精读课本,按照书本,总结书本顺序的笔记,完成之后按照题型再做笔记,通过前几次的精读细读,笔记就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但是要注意全面一点,因为这个笔记是为你之后背诵准备的。我是按照题型做的笔记,基本以课本为主,总分总的形式总结大题,总的说明观点,分开几点论述,论述=观点+原理+例子,最后再总结陈述一下观点,按照题型总结的笔记很重要,是为后期背诵奠定基础,直接可以拿来背的。可以按照真题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名词解释我也有做思维导图,我是比较喜欢看到脉络和颜色以及不同字体的,做那些精致的名词解释也是废掉我好多时间,不过我不建议大家也这样做,真的很浪费时间,只需要做自己能够看懂的笔记即可,比如说:
我是八月中旬开始背自己理好的资料的,第一遍背了就跟没背一样,第二遍背就和背一遍一样,反正就是很难背,不过最后总是能背下来的。期间还参考一些别的考研资料整理自己的笔记,有时间还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别的东西吧,特别推荐研教新版的复习资料,内容跟随课本,更有助于章节练习,有助于理解记忆,也有历年真题,答案很详细,当然前提是你把教材和课后题吃透了。
后期(9-12月)理解加背诵阶段,背诵是将书本知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背诵,背诵记忆比较快的方法就是不要单纯念,在楼道或者安静的地方以自己给别人讲的方式背诵,这样你既能够检测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而且还快速有效不容易忘记。这个时候整理的资料和最开始的思维导图就相得益彰了,我看着思维导图回忆出背诵的内容,也反复背了好多遍好多遍,具体就不提有多痛苦了,每天躺在床上都在回忆一整天整理的笔记。考前一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中国古代文学还有好多没记住,当时心态特别特别差,努力了最后一把,把书整整背了好几遍,当然遍数是次要的,关键是把那些知识融入到记忆中,融会贯通。
中外文学基础
前期(3-5月)要总体上看书,要对书有整体的框架认识,同时有自己的见解。我中外文学基础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听课,所以这个时期有听一些的网课,还有补读一些作品,读作品也是很重要的,答论述题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物,也才能对整个科目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个时候做笔记不要去抄书,最后真的一点用不到,就梳理一下脉络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吧,例如:(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2)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3)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4)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5)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6)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7)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8)柏拉图《对话录》中著名篇目有:《理想图》斐德写篇)《伊安侩饮)。(9)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 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10)莱辛是德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美学理论,戏剧理论,戏剧作品。(11)歌德在意大利时期,构思合创作了三大古典主义的悲剧:《伊格莱特》亦非格内业在陶里斯》塔车》。(12)西方文学两个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13)希腊“古典时期”出现的著名历史著作是:《希腊波斯战争史从伥征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中期(6-8月)精读总结阶段,中外文学基础的知识点又碎又散,所以要结合真题,总结真题规律,会发现哪些部分占比大,哪些部分占比小一些。复习时候稍有侧重,与此同时,每门科目还会有经常重复考到的点,比如说:
找到重点之后,复习就会有头绪。这个时期其实我有些知识点还没有开始看,不过我从学姐那里买的两份资料觉得还蛮好的,思路比较清晰,主要就看着那个进行背了。如果自己的思路混乱,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笔记,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样就会做到事半功倍。
其次,无论考基础知识还是论述题,一定要把握答题技巧,不要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答题,多进行对真标准答案的研读,找到答题的套路,当然我感觉整体性比较好抓到,重点也比较突出,所以总结起来很方便。后期直接背诵我自己按照题型总结的重点知识点。我一直觉得考得不太难,中外文学基础背书的时候也不是很痛苦,很快就背完一遍了,考前再迅速梳理一下知识点就够了,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背书也是为了对付考试这个洪水猛兽,所以还是要有所取舍的。这个期间我还是整理笔记,忘记说了,这一阶段的笔记都是电子版,就是把名词解释、简单、论述整理成电子版。
最后,尤其历年来考过的所有知识点,我基本按照题型都总结出来,后期也就直接背诵的题型笔记,要知道真题才是最重要的,真题可以教我们如何去答题,需要重点背诵什么,例如从下面的真题中就可以知道考研的重点以及题型:
事实上哪一科都离不开做题的积累,只有不断做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本身做的题不在少数,包括公共课部分,同样做了大量的真题练习。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先是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刷了一遍(当然会留出两年的题啊),刷完后整理了一下做题思路,又买了一本刷题卷进行二刷。政治也刷了不少题,除了做完李凡《政治新时器》的习题集,还做了其中的历年真题解析,学到了不少方法,有些方法甚至可以用在英语专业课上,总之做完题后收获颇丰。同样专业课也是如此,不做题就自我感觉良好,做完后就知道哪里还差些火候了。
文科考试也无非就是背书了,感觉书上的话比自己总结的要好一些,不过如果你的文笔很好,平时积累比较多那背起来是相当轻松的,重点掌握答题套路即可。最后考试的时候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话去作答的,因为时间太紧张了,实在回忆不出自己背诵的浩如烟海的句子,所以知识点一定要背诵熟练,这样才能应对紧张的考试。但是教材还是要仔细地读的,考试会考很细节的东西,并且是从
细节之处延伸出去的,这时候就需要看一些相关的论文,多多积累总是有所帮助的。
后期(9-12月)后期就不断总结背诵,理解强化,重点背诵题型笔记,一定要注重真题,总结出真题规律可以帮助到你很多,同时最后背诵总结好的直接可以上手答题的那种知识就好了。
二、专业课小方法和小建议:
1.专业课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其实无论哪种题型,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一定要对基础知识熟记于心,然后平时多注意积累,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而基础分数是书本得来的,除了书本,多对问题进行思考,有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就需要多看些论文,相关期刊杂志慢慢积累自己的文学素养,在学不进去的时候这些就可以用来消耗时间。你平时不经意看到的,听到的知识真的在考场上都可以帮助到你,所以以课本为主,同时又要跳出课本,才会看的很明白,读的更通透。
2.对于作品,如果大家平时就注重积累,对于复习专业课肯定有很大帮助,如果复习过程没有太多时间,我建议大家可以在空闲时间,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在网上搜作品的小视频,是高效快速了解作品的一种方法,这时候再读作品一定是不太现实的,可以关注一些相关的比较专业的公众号。课本上的著作当然是更重要的,而且得有整体思维,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的书中都包括哪些名人以及他的什么作品,在论述题很容易会考这种题目。
3.在答题时候,除了分点答,还要知道答题的角度,如果你遇到不是很熟悉的题目,可以从你熟悉的角度入手,开始一本正经的编,这也是答题的方法技巧。
4.一定要注重真题,总结出真题规律可以帮助到你很多,同时最后背诵总结好的直接可以上手答题的那种知识就好了。
5.复习文科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刚开始看第一遍或者第二遍都没有什么印象,也记不住,但是只要不断的重复,不断记忆,知识潜移默化的就印在了你的大脑里,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整个考研的过程,要把重要时间点铭记于心要规划好每个阶段该做什么,把握整体的进度,刚开始做计划可能会遇到完不成的情况,在几天之后就应该摸清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具体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哪些内容这都要提前计划好,然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不管到什么时候,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完不成对你也是一种激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其实在考研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计划的事情,我认为自己的事情从来不会有固定的套路,计划赶不上变化,大错特错,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效率太低了,于是开始进行一些计划制定,真的非常有用,有了计划就可以看到自己还差多少,也可以看到自己做了什么。这是一种能力,不光考研用,你以后的生存、发展都要用的。另外计划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但大的方向基调不能变,这是指引你方向的东西。我在制定的时候就是按照自己的情况,什么时间点应该干什么,那个阶段应该干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计划。
三、写在最后
1.备考期间一定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且感冒难受了会影响学习的时间和效率,所以健康第一位。
2.考研成功与否,重要看效率,而不是时间的持久战,保证你投入学习的每分每秒是有效的,而不是你学习了多久。所以劳逸结合,该睡睡该吃吃该学学。
3.感觉学习不在状态,就适当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其实休息了你会更珍惜之后学习的时间,效率也会更高。
4.找个好的研友,互相督促学习,交流心得,一定多和研友沟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5.还有答题的时候,一定看分答题,复习完成之后,考试的时候需要有的放矢,我就是简答题看见自己会,答的收不住手了,可是答再多也就15分,等到论述题时间不多了,但是还能写好多的,放弃了30分的一半,可是没有时间了。所以当时候后悔死了,要不还能多得好多分。考场答题技巧还是很重要的。
6.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师,他们会在考研路上给你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而且他们的一句话或许会点醒梦中人,一定多沟通。
7.考研路上师哥师姐是很重要的,他们真真切切的像你们现在走过来,所以一路上都会给出你们实实在在的建议,也再次感谢他们,我才能走到今天,继续将爱心传递下去。
8.既然选择了,就一定坚持下去,坚持了不一定会成功,但多了一份成功的可能,放弃了,你一定不会成功,而且人生也注定会遗憾和后悔。
8.考研路程不容易,因为你所想要的是值得你这样做的。但是真的坚持走过来了,你不仅收获到你想要的一个满意结局,还会让你成长顿悟。
9.有些同学会问到会不会因为背景刷人,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惨。实力还是第一位的,首先你得进入初试,再去想其他方面的考虑。而保证复试不被刷,首
先初试尽可能的考高分。虽然高分不一定就不会被刷,但可能性相对小一些。不确定的未来面前,先充实自己,用实力说话。
以上就是我的专业课大致总体的安排,但是还是因人而异,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最后计划多么宏伟,还要按照规划去实践执行,记住执行力最重要。整个备考过程很多人说很痛苦,其实痛并快乐着。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坚持,明年的你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大家都加油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