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成村环境,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自然地带。目前,全世界的湿地已超过5亿公顷。湿地除了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水资源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对于湿地的环境生态功能,最为形象的说法是称湿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是多样生物的储存库并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环境等作用。湿地系统是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过渡,也是大气系统、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的界面,它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但又与水陆两类生态系统有着本质差异。
尽管湿地如此重要,然而,人们对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这种破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开发不断加快,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不断的扩张,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境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也严重下降。由于湿地被破坏的形式如此严重,因此,关于湿地尤其是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热点研究领域。如何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的平衡点是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更是一种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可见把湿地开发成湿地公园,技能达到合理保护的目的,又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游憩活动场所。
1.2 基本概念
1.2.1 湿地的定义
由于研究的目的、观察的角度以及应用对象的不同,世界各国给湿地所下的定义多达50多种,根据这些定义的不同性质,大致可将其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大类。
1)狭义的湿地定义
狭义的湿地定义强调湿地生物、土壤和水文的彼此作用,强调三大因子的同时存在,即湿地或水生植被、水成土壤以及季节或常年淹水。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或水面已无植物生长的水面和大型江河的主河道则不算做湿地。这种定义符合湿地处于水陆过渡带的特殊地位,反映了湿地生境多种多样的典型特征。
2)广义的湿地定义
广义的定义,即湿地“系指天然或人草、永久或暂时的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有人认为从管理角度上说广义的定义有许多优点。湿地保护界强调湿地的广义定义,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湿地管理者划定管理边界,开展管理工作。土地规划的基本单元是集水区或整个河流盆地。上游的任何干扰都会对下游产生影响,流域都是水流从上到下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广义的定义有利于建立流域联系,以阻止或
控制流域的不同地段人为的破坏湿地。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陆地可以看做是湿地镶嵌的背景基质,沼泽、湖泊、稻田等是这一背景中的一个个富水的斑块,溪流、江河、渠系等则是联系这些斑块之间水力联系的廊道。水的循环是湿地与背景基质、大气、海洋之间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它把湿地这一遍布全球的特殊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任何一处的湿地发生退化和丧失,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湿地状况。
1.2.2 城市湿地的定义
1)定义
城市湿地作为科学名词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这对城市湿地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鉴于此,一些专家给出了一个简明定义:分布于城市(镇)地域内的各类湿地成为城市湿地。 2)城市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进步的物质和环境基础,可进一步归纳为一下八个方面。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改善城市环境 ③调洪蓄水 ④补充地下水 ⑤休闲娱乐 ⑥美学价值
⑦科研教育基地 ⑧经济效益
1.2.3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1)从“城市湿地”角度定义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是指城市中的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应该也是城市中的湿地公园。根据《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08-98)中对城市用地规划建设范围的理解,城市湿地公园应丹位于城市规划区内。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公园。
2)从“纳入城市绿的系统规划范围”角度定义城市湿地公园
2005年2月城建部城建司颁布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对城市湿地公园下了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四个必备条件:(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3)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4)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得影响及代表性的。
2005年6月建设部城建司又颁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导则中有关于湿地公园的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
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
1.2.4 城市湿地公园的分类
城市湿地公园的科学分类是城市湿地研究的基础,掌握湿地的类型有利于管理部门的合理决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规划设计理念,有利于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措施,总之,有利于后续保护、建设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城市湿地公园有着不同的类型。 1)按城市与湿地关系划分
⑴ 城中型 即湿地公园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一般相对较弱,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休闲、娱乐)相对较强。
⑵ 近郊型 即湿地公园位于城市近郊,湿地公园的生态属性明显增强,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
⑶ 远郊型 远郊型湿地公园位于城市的远郊,湿地公园生态属性一般强于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
除与城市间的距离作文分类根据外,实际上,城市在湿地水流方向的不同位置对湿地公园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湿地公园位于城市的下游方向,可称之为下水型,城市污水必然顺流而下,那么城市湿地公园必须把污水净化及其综合利用作为主要功能。如果湿地位于城市的上游方向,可称之为上水型,湿地则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影响城市小气候的风水宝地,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自然侧重于水源保护、休闲娱乐。
2) 按湿地公园资源状况划分
⑴ 海滩型 海滩型城市湿地包括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⑵ 海滨型 海滨型城市湿地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也包括人工运河、灌渠。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⑶ 湖沼型 利用大片湖沼湿地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漫滩湖泊、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包括灌丛沼泽、灌丛为主无泥炭积累的淡水沼泽;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泥炭森林沼泽;淡水泉及绿洲、温泉、地下溶洞水系。
3) 按城市湿地成因划分
⑴ 天然型 天然湿地公园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一般规模较大的湿地个那个圆都属于天然型。
⑵ 人工型 人工湿地公园是指利用人工湿地或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
人工湖类型还可以细分出下列情况:
水库型 人工水库特色明显,是城市里面积较大的湿地,成型较早,因此能看到最丰富多样的湿地植物。
水电坝 人工湖建立后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湿地公园。 4) 按生产生活用途划分
⑴ 养殖型 部分湿地区域用于渔业养殖,含有鱼塘和虾塘的城区或郊区湿
地公园。
⑵ 种植型 湿地的部分区域用于农业种植及灌溉,含有稻田、水渠、沟渠的灌溉田和灌溉渠道湿地公园。
⑶ 盐碱型 湿地公园主要是盐碱次生湿地,包括城市及郊区的盐池、蒸发池、季节性洪泛地等。
⑷ 废弃地型 主要是工矿开采过程中遗留的废弃地所形成的湿地。包括采石坑、取土坑、采矿池,经人工修复后形成的城市湿地公园。特色是比起采用混凝土护坡,或铺设人工草坪的公园水体,建筑工地上保留的巨大水坑,天然形成,可能更符合湿地湿地自然调节的特性,能够帮助净化、降解周围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5) 按保护状态划分
⑴ 城市保留型 城市建设过程中自然保留的湿地部分,因受破坏及污染较小保留其野生湿地特色,在此基础上激励湿地公园,一方面具有野生自然特色,另一方面具有城市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⑵ 自然野生型 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原始性较强,充分保留自然特色,让久居城镇的人们欣赏自然地田园风光。 6) 按游憩内容划分
⑴ 展示型 具有湿地外貌,但自然演替的功能不完备,人们用生态学的手法和技术手段向游人进行展示,只是想通过此类湿地向城市居民演示完整的湿地工能。具有教育、不及宣传的作用。
⑵ 仿生型 模仿湿地自然地的原始形态并加以归纳、提炼的人工湿地公园,具有一定自然演替的功能,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⑶ 自然型 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湿地公园,多属于生态保护型湿地,可供城市居民参观、游憩,湿地功能完备,反映自然湿地的特性,具有自然演替的功能。
⑷ 恢复型 原本是湿地场所,由于建设造成湿地性质消失,后又人工恢复,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⑸ 污水净化型 用于污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湿地外貌,有一定湿地功能。
⑹ 环保休闲型 此类城市湿地公园一方面利用湿地处理城市污染,另一方面提供休闲娱乐功能。
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城市湿地公园由于位置、资源、成因、用途、保护状态、游憩内容可划分为很多类型。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针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自然保护类、水源保护类、城市休闲类、废污回用类四种类型。 1) 自然保护类
利用原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并以此为核心,经过设施完善发展而成的城市湿地公园。原始成分较多,充分保留了自然特色,以保护资源资源环境为主要目的,以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为特点,适当添置科研科普、游览休憩设施。 2) 水体维护类
利用各类原有自然或人工水体经过改扩建而成的城市湿地公园。原有自然或人工水体是这类公园的基础,保护水体水源是其主要目的。 3) 城市休闲类
在已有水景公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并不是原始形态,仅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