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考语文话题及作文题预测:科学精神
20XX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据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XX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为此,本刊特邀多位对高考作文命题有深入研究的高中名师,依据这六大“母题”,对20XX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进行权威解读,并结合往年高考作文真题,对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做出预测,以期为大家的高考作文备考助力!
“母题”之二:科学精神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理性思维
重点: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
想都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高中生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让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素养。让考生在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
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面
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因为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等。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汤”围绕着“如何面对自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立意时,可以肯定“鸡汤文”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心灵鸡汤”时,也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6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伴去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跑去岸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当地警方为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不是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立意:“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勇为”;在“为”的前提下要“智为”,尽量避免盲目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讲述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童年时的我极其孤独,在荒芜的草滩中只能与动物为伴。我渴望与天上的鸟、地上的虫交流,看着漫无边际的蓝天会浮现出无数个故事,当我成为一个作家后,我就把这一切都写进小说。”
请根据莫言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探究精神,引导考生观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材料中莫言的话不是空泛地谈文学和生活的关系,而是具体地指出文学对于生活的精神弥补式的作用,而且莫言是在谈
“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的,因而这段话又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写作时,可以谈生活与创作二者的相互关系,但必须紧密结合所给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