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诗乡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情况简介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全称于喇嘛寺镇,蒙古语地名为“黑勒甘太”,历史上属土默特右翼旗。北与内蒙古奈曼旗接壤,西与朝阳市隔河相望,为两省(区)三县(旗)交界处。于寺镇共有11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76个居民组,汉族和蒙族、满、回等少数民族杂居,总人口1.7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4万。总面积223.4平方公里。于寺镇不但地理位置特殊,更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镇政府所在地的“佑安寺”,是康熙6年(1667年)兴建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当时全国60家注册的蒙满佛教圣地,属一级国寺。其活佛是康熙皇帝亲自敕封的呼图达图,即一级活佛。佑安寺曾以其宏伟的庙宇建筑,精湛的佛学,丰富的佛事活动,奇特的尼式佛塔,巨大的铜铸大佛,神奇的故事传说,闻名于关东各地,引来八方佛教信徒,谱写过辉煌的历史。清皇太宗曾率兵驻扎这里练兵习武,当年康熙皇帝曾微服私访在寺内柏树下歇息。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所立的石碑仍保留在佑安寺内,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岁月。历史的延续给后人留下许多佳话,后人从中得到文化滋养,藉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雄伟壮丽的佛殿、精美绝伦的佛像、古朴隽永的石碑、巍然屹立的松柏??都是历史上辉煌岁月的见证。三百多年的晨钟暮鼓,为于寺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人们在这里世代相传,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全镇的文化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蓬勃发展。
先后被阜蒙县评为“诗词创作基地”、“民间皮影戏基地”、“民间秧歌基地”;被阜新市诗词学会评为“模范诗社、“诗教先进单位”; 被辽宁省评为“先进乡镇文化中心”、“乡镇标准图书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词创作基地”;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诗词之乡”;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诗词)之乡”。
于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把繁荣民间文化艺术提到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上来认识。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文艺方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专门设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每次的党委会议上都要听取分管领导关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汇报,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落实领导责任,要求镇属各村、各单位要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建设情况,落实具体措施,将此项工作作为年终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为各项活动提供固定场所,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面的保证。
于寺镇民间文化艺术以诗词文化为代表,由于佑安诗社的发展与初见成效也带动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了佑安书画社、以及最具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古老项目“皮影剧团”和“民间秧歌协会(跑黄河)”。它们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形式,展示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魅力,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革新,形成了于寺独有的特色文化,共同唱响佑安文化的主旋律,这些组织对促进本地特色文化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于寺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佑安寺诗社成立于2000年,现有146名社员,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8人,阜新市诗词学会会员30人。自诗社成立以来,共创作诗词作品8000余篇, 600余首作品在全国50多部诗词专集入选或获奖。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诗作在《中华诗词》上发表。《佑安风韵》为社刊,于2000年8月创刊,16开本彩色印刷,设10个专栏,到2011年上半年已出版19辑,每期发行800册,与省内外多家诗词社团组织交流,深受读者好评。2005年出版了全国统一发行的发表诗词800余首《佑安诗词集》一卷,诗社有6人先后出版了个人诗词集。佑安诗社经过十一年的诗词活动,呈现了诗词创作的初步繁荣,成为于寺镇众多文化品牌中最靓丽的一个,它扎根沃土,干茂花繁,诗香溢彩,硕果盈枝。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后,镇党委政府及时提出了“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加大投入、逐步提高”的发展方针,引导民间文化艺术和诗词文化建设一直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诗词文化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不断创新,独具特色。
加强辅导培训 交流改稿
不定期进行诗词知识讲座辅导,并且将讲稿整理后在《佑安风韵》“诗词知识”栏目上连载。给那些不能听辅导讲座的人以自学方便。确定诗词活动日,诗社约定每月4号、14号、24号为活动日,诗友们也称“赶诗集”。届时诗友们可以带自己写的诗稿来诗社互相切磋,能者为师,一帮一改稿,这种方式深受诗友欢迎,为互相学习、研究、求教提供方便,有力地普及诗词知识与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诗词活动 推介诗词作品
写作诗词作品,不但是为了个人欣赏,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服务。每年都要举办1---2次诗词朗诵会或赛诗会。如“爱家乡、兴于寺”农民赛诗会,新农村建设赛诗会、??让诗友把作品在会上朗诵,进行评比奖励。这些初登诗坛(甚至是初登讲台)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接受无比兴奋,也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2010年8月,与阜新市电视台朗诵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阜新-----走进全国诗词之乡于寺镇”大型诗歌朗诵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