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及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9:34: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用标准文案

评这种看法是将大学教育“功利化”、“庸俗化”,但是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普遍心态,也不能不承认这种看法也有合理性。没有改革之前的高考制度是上大学国家学费全包、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农村家庭将上大学视为农村孩子“跳农门”不多的手段之一,而对高考寄予厚望。现在家庭要为学生负担至少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如果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工资待遇不比打工强,他们宁愿让孩子早点打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厌学的一大借口。

第二、流行文化的侵袭使很多“留守儿童”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流行音乐到偶像剧,从形形色色广告到各种“快餐文化”,这些流行文化向“留守儿童”展示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这个社会和“留守儿童”自己身处的农村简直有天壤之别。在这个社会中,充斥着俊男美女、宝马香车、一夜暴富,却很少展现基层民众的奋斗历程,或者是“留守儿童”父母打工中的悲酸艰辛。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很容易对社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将影视剧勾勒的场景误认为现实生活,认为打工是轻松的、赚钱是容易的、爱情是甜美的,既然如此,何必要费力学习,去上那个毕业也找不到工作的大学呢?

第三、“留守儿童”的相互影响使得厌学情绪有传播的可能性。对“留守儿童”而言,从学习中得不到的乐趣,而“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抱团,不愿和他们交流。他们只能从周围的朋友中获得理解和慰藉。在相互影响下,他们的厌学情绪共同滋长。结伴逃学、结伴通宵玩网络游戏、结伴见网友等等。于是“留守儿童”陷入了“成绩差——只得和差生玩——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

以上是对“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简单分析,我们已经指出,“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成因极为复杂,而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精彩文档

“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cwx0esq30wk4t3v4f03ibqw7s1q700tm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