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东北地区概况 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50: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年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下面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4.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5.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第4题,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而导致的。第5题,对林业来说,因为当初的不合理开发,现在东北地区天然林数量急剧减少,在小兴安岭地区,原始森林只呈零星状分布,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重视人工林的营造,

减轻对原始林的压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6.读“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冬季的气候特征。简析该地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的主要条件。

(2)图示区域中位于我国境内的地区是俄罗斯东部城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简析其主要原因。 (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辽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工业基地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2)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距离较近,交通便捷。

(3)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商品化。

解析 图示区域中位于我国境内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平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相比,该区域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 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

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 2.下列属于甲地优势农产品的有( ) ①水稻 ②小麦 ③大豆 ④棉花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要;雨热同期,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也可种植;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水分需要。第2题,甲地为松嫩平原,棉花种植很少。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C.①②③

B.①② D.①②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C.③④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农产品品质优劣与机械化水平高低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影响,水稻在东北的播种面积较小,故产量受到限制,不如玉米、小麦产量高。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随着技术的进步,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种植。 读“某区域图”,完成5~6题。

B.②③ D.①④

5.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 D.草地、耕地、林地

6.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C.水热条件好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东北地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甲处最少,适宜草类生长;乙地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加之较好的气候条件,成为耕作区;丙地主要位于山区,为林地。第6题,图示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产量也多,所以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7~8题。

B.地形平坦 D.人均耕地多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 C.水稻 答案 C

解析 图中所示农作物中比重逐年增加的只有水稻。

8.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答案 B

解析 水稻生长需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东北地区虽然冬季气温低,生长期较短,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9.网络流行歌曲《我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B.大豆 D.粮食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根据以上的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哪些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 (2)歌词中的“大豆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哪些地区?

(3)歌词中“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还能看到吗?如果看不到,你应给作者怎样修改? (4)歌词中的“大白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吗?东北的主要树种是什么?主要林区在哪里?

答案 (1)地形和水文。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等地区。

(3)大豆还可以看到,高粱看不到。“满山遍野玉米大豆”。 (4)不是。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解析 本题以生活中的流行歌曲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歌词的描述可知其体现了东北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歌词中的大豆和高粱已经被玉米、大豆等所代替,这些作物是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等地区的主要的农作物,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的品种,并适当地延长生产链条,发展绿色农业。歌词中的“大白杨”并不是东北的主要树种,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C.②④⑤

B.②③④ D.③④⑤

11.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C.②③⑤ 答案 10.D 11.C

B.②④⑤ D.①④⑤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东北地区概况 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ezi3dtmy8wrp7230mk0mq5e7eayt017v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