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二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检测(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6:1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选择题

1.(2019·杭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铝是使用较晚的金属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解析:选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Al箔呈红热状态,不会剧烈燃烧。 2.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 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铅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

解析:选C。橡胶经加工处理得到橡皮擦,A项正确;铝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经冶炼产生游离态的铝,B项正确;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与电镀工业无关,C项错误;给铅笔的外层涂上一层油漆与涂料工业有关,D项正确。

3.(2019·杭州名校联盟联考)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食用后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铝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B.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反应,常用作中和胃酸的药物 C.明矾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D.硫酸铝铵常用作面粉膨化剂,该物质不溶于水

解析:选B。A项中铝在空气中会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C项中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色素和杂质的性能,通常用作净水剂,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D项中铵盐都溶于水。

4.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AlCl3 C.FeCl2

B.Na2O D.SiO2

解析:选A。A.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碳酸氢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 -

Al+3HCO3===Al(OH)3↓+3CO2↑。B.氧化钠加入碳酸氢钡溶液中只产生碳酸钡沉淀,没有气体产生。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不是氯化亚铁。D.二氧化硅和碳酸氢钡溶液不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Al粉与Fe2O3的混合物才可称为铝热剂

B.1 mol铝分别与含足量的盐酸或NaOH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C.工业上可用电解AlCl3溶液的方法冶炼铝

D.将铝片放入到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铝与这两种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6.如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

3+-

A.NH4Al(SO4)2 C.Al2(SO4)3

B.KAl(SO4)2 D.NaAlO2

解析:选C。根据图示,产生两种沉淀,总共5 mol,其中一种为Al(OH)3,物质的量为2 mol,只有C项符合。

7.向明矾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离子沉淀到原来的一半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

A.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B.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全部为Al(OH)3沉淀

D.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解析:选A。明矾的分子式为KAl(SO4)2·12H2O,当硫酸根离子沉淀到原来的一半时,此时明矾的物质的量可以看成1 mol,从而要求Ba(O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此时n(Al)和n(OH

3+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只发生Al+3OH===Al(OH)3↓,还有一部分Al存在于溶液中,

3+-3+

故选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H2O===Al(OH)3↓+3H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沉淀完全:2Al+3SO4+3Ba+6OH===2Al(OH)3↓+3BaSO4↓

- 2 -

2-

3+

2-

2+

3+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明矾的净水作用与液氯对自来水的消毒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C

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4NH3·H2O===AlO2+4NH4+2H2O

B.“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和“洁厕灵”(浓盐酸)混合放出氯气:ClO+Cl+H===Cl2↑+OH

C.硫酸亚铁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4Fe+O2+2H2O===4Fe+4OH D.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Al+3AlO2+6H2O===4Al(OH)3↓

解析:选D。Al(OH)3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A错误;Cl2能和OH反应,二者不可能同时作为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且反应物中有H,生成物中不可能有OH,B错误;C项忽视了Fe和OH能结合生成沉淀,C错误。

10.(2019·金华名校联考)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3+

3+

2+

3+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解析:选D。由后续流程可知,反应①中试剂X的作用是将铝元素转移到溶液中,从而与Fe2O3分离。由于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而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所以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Al2O3,A、B项均错误;流程最后一步电解Al2O3制取Al时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11.(2019·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将由NaOH、BaCl2、Al2(SO4)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向混合物溶液中滴加 1 mol·L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1

A.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2H+SO4===BaSO4↓+2H2O

- 3 -

2+

2-

B.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Al(OH)3、BaSO4 D.E点表示的溶液呈中性

解析:选D。CD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E点时Al(OH)3

恰好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中有Al,Al水解呈酸性。

12.(2019·黄岩选考模拟)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可能含有Mg、Cu、Ba、H、Ag、SO4、SO3、HCO3、OH、NO3十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有Al生成时,溶液中可能存在SO4、NO-3、H、Mg B.当溶液中有Al生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H、SO4,可能存在Mg C.当溶液中有AlO2生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OH、Ba、NO3 D.当溶液中有AlO2生成时,溶液中可能存在OH、Ba、NO3、SO3

解析:选B。据题意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u、HCO3。当溶液中有Al生成时,原溶液中含有H,不含有NO3(产生的气体为NO)、SO3、OH,据电中性原理知其中必定含有SO4,于是不能存在Ba、Ag,可能含有Mg,A项错误,B项正确;当溶液中有AlO2生成时,原溶液含有OH,肯定没有H、Ag、Mg,据电中性原理知其中必定含有Ba,于是不能存在SO3、SO4,可能含有NO3,C、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铝热反应(铝过量)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观察到的现象之一为“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3+

2-

2+

3+

2-

2+

2+

2+

2-

2-

2+

3+

3+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铝热反应后固体的性质

将反应后容器中的固体残余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活泼金属可把稀HNO3还原为NH4NO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滴加4 mol·L

1

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DE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二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检测(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p8h7u40o862m61dk4v721et5ixox005o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