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88—90例1,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的:1.认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个基本性质的含义,能自己概括
归纳。
2.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加法运算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自己归纳概括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抢答:看看谁算得最快,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
1+2+3+4+5+6+7+8+9+10
22+54+46+78 18+19+20+21+22
2.你们可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得快的同学运用了什么规律,好吗?
二、讨论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1——加法交换律 1.出示:34+12 12+34
2.口算得数,你为什么一下子就说出了两道题的得数呢?
3.观察:在这两个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们的位置变了,结果我们发现和不变,所以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等式。
(板书:34+12=12+34) 4.探讨:
(1)口答a.20+36 b.120+35 36+20 35+120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等式吗?试试看。(板演) 自己在纸上写一写这样的等式。
(2)在○里填上“>”“<”或“=”。 8700+4500○4500+8700 5.小结: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即——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板书) 6.练习:使用加法交换律填数。 ( )+450=450+130
320+180=( )+( )
( )+47=( )+53 a+( )=b+( )
(二)教学例2——加法结合律
1.出示例2:求18,35,25三个数的和。 2.谁来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18+35)+25 18+(35+25) 指明后一题的括号不能省略,因为它关系到运算顺序。 学生分别选一道喜欢的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3.比较两题:
括号加的地方不一样,导致了运算顺序不一样,但是和相同。 4.猜一猜中间应填什么符号? (70+18)+82○70+(18+82) 54+(37+23)○(54+37)+23
5.讨论:三个数相加可以有哪些计算方法?
6.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我们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a+b)+c=a+(b+c) 7.练习:根据加法结合律填数。 (43+26)+18=43+(26+□) (120+75)+25=□+(□+□) (57+□)+82=□+(18+82) (a+□)+c=a+(b+□)
8.说说你为什么选自己计算的这个算式来求三个数的和。
加法结合律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的更简便。这个我们明天再探讨。 (三)比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中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但不需要加括号;加法结合律中加数的位置没有变,但是运算顺序改变了,先算的我们要加上括号。 2.它们都与加法有关,其中加数不变,但减法就不一定成立。
(学生举例) 三、 总结: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同桌之间互相谈谈对这两个定律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1.判断,并说说正确的依据:
23+298=298+23——加法交换律
40—35=35—40——错误
36+78+24=78+36+24=78+(24+36)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完成练一练。 作业设计:
课堂——《课堂练习》P56-57,回家——《开放与发展》P62。 板书设计:
34+12=12+34 a+b=b+a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8+35)+25 = 18+(35+25)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刚学完四则运算,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本节课我是以抢答活动为情境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