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当t=1 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等于3 N,故A错误;
BD、由图丙可知物体在4~6s内速度为2m/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由图乙可知4~6s内物体拉力为5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N;由图丙可知物体在2~4s内速度由0~4m/s,物体处于加速阶段,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即5N,所以当t=3 s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5 N,故B错误、D正确; C、物体在2~4s内加速运动,移动距离为×2s×2m/s=2m,故C错误。 故选:D。
由图可知,物体受拉力和摩擦力,分清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结合图可解,由图乙的F-t图象可以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受到的推力大小;由图乙的v-t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问题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中得出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正确答题,是一道较难的试题。 11.【答案】B
【解析】
33
解:(1)由图可知,当V甲=1cm时m甲=8g,当m乙=4g时V乙=4cm,则
ρ甲=则
=
=
=8g/cm3,ρ乙==;
=
=1g/cm3,
(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
=
=
=ρgh,
所以,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故选:B。
(1)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质的密度,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密度之比;
第13页,共28页
==。
(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
=
=ρgh,据此求出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推出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 12.【答案】BD
【解析】
解:A、木块A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木块A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拉动速度变大时,木块A与木板之间的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C错误;
D、木块A所受摩擦力是长木板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是向左。故D正确; 故选:BD。
(1)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就是滑动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就是滚动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此题主要考查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对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都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同 电子
【解析】
解:
用毛衣摩擦过的塑料棒带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其
第14页,共28页
靠近碎纸屑时,碎纸屑会被吸引过来。
当验电器与带电的塑料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都带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角度。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质间转移。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同;电子。
(1)毛衣摩擦过的塑料棒带了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片是否张开角度来确定物体是否带电。其之所以张开角度,就是由于两个箔片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造成的。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失去了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一定得到了多少电子,两种物质所带的电荷多少是相同的,电性是相反的。
14.【答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0.5 重锤
【解析】
解:(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它可制成重垂线,不但可以用来检查墙、门、窗是否竖直,也可以用来检查线或面是否水平; 10-3kg×10N/kg=0.5N; (2)重锤的重力为:G=mg=50×
(3)产生弹力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重锤对重垂线的拉力是由重锤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0.5; 重锤。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与重垂线平行的线或面都是竖直的,与重垂线垂直的线或面都是水平的。
(2)已知质量,根据G=mg可求出重力;
第15页,共28页
(3)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想要恢复原状而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方向,重力的计算以及以及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一道力学综合题目,但比较简单。 15.【答案】15 变小
【解析】
解:
(1)用40N的压力把物体重15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则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二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15N; (2)若将水平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继续下滑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小于其重力。 故答案为:15;变小。
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首先判断物体处于哪种状态,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进行判断。 16.【答案】相互的 运动状态 惯性
【解析】
解:(1)当她用脚向后蹬冰面时,冰面会给她向前的力,由此体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比赛中他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且速度加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由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运动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
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态;惯性。
(1)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16页,共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