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
2018 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の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B 交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の公共元素所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a1, a2 ,..., an ?の子集个数共有2个;真子集有2–1 个;非空子集有2–1 个;非空の真子有2–2 个.
n
n
n
n
2、求 y ??f (x) の反函数:解出 x ??f ?1 ( y) , x, y 互换,写出 y ??f ?1 (x) の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 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 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 0 ;③指数の真数属于 R、对数の真数? 0 .
4、函数の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の某个区间 D 内の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 5、奇函数:是f(- x) = - f(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 x ? 0 在其定义域内,则 f (0) ? 0 ); 偶函数:是f(- x) = f(x) ,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6、指数幂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 函数 y ? a x (a ? 0且a ? 1) 叫做指数函数。 (2) 指数函数 y ? a(a ? 0, a ? 1) 当 0 ? a ? 1 为减函数,当 a ? 1 为增函数; x ① ar ? as ? ar?s ;② (ar )s ? ars ;③ (ab)r ? arbr (a ? 0, b ? 0, r, s ? Q) 。 (3) 指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 a ? 1 0 ??a ??1 图象 1 -4 -2 1 0 0 -1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 x=0 时,y=1 (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 R 上是减函数 (5) x ? 0, a? 1 ; x ? 0, 0 ? a? 1 x x 性质 (5) x ? 0, 0 ? ax ? 1 ; x ? 0, a? 1 x 7、对数函数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 函数 y ? loga x(a ? 0, a ? 1) 叫对数函数。 (2) 对数函数 y ? loga x(a ? 0, a ? 1) 当 0 ? a ? 1 为减函数,当 a ? 1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 の对数等于 0 : log a 1 ? 0 ;③底真相同の对数等于 1: log a a ? 1 , (3) 对数の运算性质:如果 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M ① 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 ② log a M n ? n log a M (n ? R) 。 log a ? log a M ? log a N ; ③ N (4) 换底公式: log logb b ? c (a ? 0且a ? 1, c ? 0且c ? 1, b ? 0) a log c a Fpg Fpg (5)对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 a ? 1 0 ? a ? 1 11 1 图象 0.50.5 - 1-1 -2.5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定点(1,0),即 x=1 时,y=0 性质 (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0,+∞)上是减函数 (5) x ? 1, log a x ? 0 ; (5) x ? 1, log a x ? 0 ; 0 ? x ? 1, log a x ? 0 0 ? x ? 1, log a x ? 0 8、幂函数:函数 y ? x叫做幂函数(只考虑 1 ? 1,2,3,?1, の图象)。 2 [a , b] 上の图象是连续不断の一条曲线,并且有 9、方程の根与函数の零点:如果函数 y ??f (x) 在区间 f (a) ? f (b) ? 0 ,那么,函数 y ??f (x) 在区间 (a ,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 (a, b) ,使得 f (c) ? 0 这个 c 就是方程 f (x) ? 0 の根。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の几何体 1、长方体の对角线长l 2 ? a 2 ? b 2 ? c 2 ;正方体の对角线长l ? 3a 4v ? R 3 ; 球の表面积公式: S ? 4 R 2 2、球の体积公式: 3 3、柱体、锥体、台体の体积公式: 1 V柱体= S h ( S 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V锥体 = Sh ( S 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3 1 V S'S = ( S ’+ + S ) h ( S ’, S 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 为台体高) 台体 3 4、点、线、面の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 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の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の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の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の直线。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の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の两条直线平行. (2)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の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の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空间直线和平面の位置关系: Fpg (1) 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 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Fpg (3) 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它们の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 a ?, a ?? A , a // 。 空间平面和平面の位置关系: (1)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直线与平面平行の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5 a ?? ? 符号表示: b ? ??? a // a // b ???? a ? 。图形表示: 6、两个平面平行の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の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 ? ??P b ?a b ? ? ?? 符号表示: a ? b ? P? ? // a // ?? ?? b // ??? 。图形表示: 7、. 直线与平面平行の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の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 这条直线平行。 a a // ?? ? 符号表示: a ? ??? a // b 。 图形表示: b ? ? b???? 8、两个平面平行の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の平行。 符号表示: / /,?? a,?? b ? a / /b 9、直线与平面垂直の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の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表示: a ?, b ?, a ? b ? P, l ? a, l ? b ? l ? 10、.两个平面垂直の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の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 l ?, l ? ?? 11、直线与平面垂直の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 a ?b ? ? ?? a // b 。 ??? 12、平面与平面垂直の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の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 l ?,? ? m, l ? m ? l ? . P 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の夹角。 l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の射影所成の角。(如右图) 14、异面直线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0?,90??;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0?,90??; 二面角の取值范围是?0?,180??; H 两个向量所成角の取值范围是?0?,180???二、直线和圆の方程 1、斜率: k ? tan, k ? (??,??) ;直线上两点 P (x , y ), P (x , y 1 1 1 2 2 2 ) ,则斜率为 2、直线の五种方程 : (1) 点斜式 y ? y1 ? k (x ? x1) (直线l 过点 P1 (x1 , y1 ) ,且斜率为 k ). y2 ? y1 k ? x ? x 2 1 y ? kx ? b (b 为直线l 在 y 轴上の截距). (3) 两点式 y ? y1 ? x ? x1 ( ( P (x , y ) 、 P (x , y ) ; ( x ? x )、( y ? y )). 1 1 1 2 2 2 1 2 1 2 y ? y x ? x (2) 斜截式 x y ? ? 1( a、b 分别为直线の横、纵截距, a、b ? 0 ) (4)截距式 a b (5)一般式 Ax ? By ? C ? 0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 3、两条直线の平行、重合和垂直: Fpg 2 1 2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