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第1章 绪论 (一)要求
1. 掌握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2. 了解保证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3. 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换性;误差;公差;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公差及检测;标准化与优先数。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要求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的分类和计量器具的主要度量指标。了解常用量具的结构和原理,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对一般机械零件进行测量,并判断其合格性。了解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产生因素;测量误差的种类特性及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测量;量块的使用方法。
2.计量器具及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
3.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测量精度的几个概念;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3章 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一)要求
1. 了解公差配合术语的定义;
2. 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 3. 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孔和轴;有关尺寸的术语定义;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定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2.熟练计算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
3.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
4.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掌握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一)要求
1.理解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的含义。 2.掌握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和检测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符号。
2.理解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的符号。 3.重点理解图样上所标注的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及标注方法。
4.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独立原则的内
容及标注形式;相关要求的主要内容及图样标注特点。
5.正确地选用公差原则,合理地确定形位公差值。
6.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5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一)要求
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国家标准及参数选择;
2.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基本术语;评定参数的含义
3.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用;表面粗糙度主参数值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明确国家标准关于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规定;图样上正确标注表面粗糙度。
5.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及适用场合。
第7章 圆锥和角度的公差与检测 (一)要求
1.掌握圆锥及其配合的基本参数。 2.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公差的选用。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圆锥及其配合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圆锥公差的选用,及在图样上正确地标注。
第8章 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 (一)要求
1.了解普通平键连接的配合性质、公差带及标注方法。
2.掌握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应用及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外圈外径公差带及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平键连接的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平键连接公差配合的选用及在图样上的标注,平键的检测。
2.滚动轴承的组成与特点;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3.滚动轴承与轴,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第9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检测 (一)要求
1.掌握影响齿轮传动四项使用要求的各项偏差指标;
2.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及选择。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齿轮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
2. 影响齿轮传动四项使用要求的各项偏差指标。
3.齿轮精度等级及选择;各项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10章 尺寸链基础 (一)要求
1.掌握尺寸链的含义及其特性; 2.掌握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二)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尺寸链的概念;特性;组成;画尺寸链线图。
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