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以新课标 “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客家生活经验,感受客家乡情,热爱家乡,对理解同族异俗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五)调查交流、入乡随俗(11分钟) 活动四:我行我秀
1.师:这么美的客家吸引了不少外来建设者,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刚来这里上班时,都傻眼了。主要是听不懂客家话,交流很困难。
2.(出示课件)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带来了许多不便,比如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同等。你去旅游,在外地遇到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你怎么办?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我不喜欢吃馒头;我喜欢玩雪、滑冰等
3.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板书:入乡随俗)
4.师:其实“入乡随俗”事例到处可见。(出示课件)谁来给我们说说你采访的在家乡的外地人或家乡人在外地的故事?
学生可能汇报:采访吴老师支援甘孜教育的事例;爸爸到西藏打工的事例。
5.师:(出示课件)听了同学们的调查访问,你有什么感想?
6.师小结:不同的生活,却有相同的快乐。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入乡随俗,这样各族人民才能团结一致。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理解入乡随俗和尊重祖国不同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学习重点。为落实学习重点,我按照新课标建议利用学校、家庭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体验式活动,落实教育性任务。) (六)互助团结、爱我中华(5分钟)
1.师:(板书:勾勒花瓣)56个民族就像56朵花。(师出示课件)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你住在天山脚下,我住在洞庭湖畔,我们都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侬是上海人,俺是东北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水乳交融!
(师指板书)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2.师:是啊,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叫中国。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我们的国土就是我们的家园。(师出示课件:钓鱼岛)如今我国的钓鱼岛被日本政府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将其“国有化”。钓鱼岛,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们保卫祖国主权的前沿阵地。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爱国?
生可能汇报:各民族团结一心、抵制日货、严重抗议、努力学习、理性爱国等
师: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需要你们去创造,祖国的尊严需要你们去捍卫!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悲剧,我们绝对不能让它重演!
3.师:让我们满怀爱国情,唱响《爱我中华》。(课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从同是中国人到同有中国名,内心激增对祖国的亲近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师顺势抛出学生熟知的钓鱼岛事件,通过讨论,他们找到了爱国的方式。这时内心充满对日本的愤恨,对祖国深沉的爱。唱响《爱我中华》唱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创造锦绣中华的宏愿。)
(七)民族风情、课后延续(1分钟)
1.总结评价结果,评出优胜组。教师给优胜组颁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光碟。
2.小组内将收集56个民族的知识,通过剪贴方式做称一张“民族风情”手抄报。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玩,就得运用评价手段让课堂活而不乱。因此,我让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调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以抢答、合作展示、回答等形式,为自己组争取好成绩以获得神秘大礼,学习的主动性就提高了。作业应具有拓展、延伸性。本课只是一个了解民族知识的起点,而了解民族知识的步伐正在迈开。)
八、画龙点睛,说板书: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民1
居
服饰 入 歌舞 2
乡 3
传统节日 随 习俗礼仪 4
俗 5
体6
育运动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美观、简练、大方且切合主题,让人过目难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