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1 5:32: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3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起源论是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第2题:

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活动,其基本要素都不包括( )。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政策 D.教育影响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教育是由一定的要素通过各种联系构成的系统,无论教育活动的哪一种类型和层次,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政策不属于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3题:

学生往往会“度德而师之”因而要求教师应扮演好( )。

A.研究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授业解惑者角色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者,授业者,示范者,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研究者,朋友等多种角色。其中作为示范者来说,教师的言行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事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

1

移默化的影响。“度德而师之”的意思是凡德行高尚者便可尊其为师。学生往往会“度德而师之”,因而要求教师应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

第4题:

(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A.制定严格的班规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选择并培养好班干部 D.搞好班级评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5题:

主张“泛智教育”理想,并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就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如《世界图解》。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洛克提出“白板说”。裴斯泰洛齐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第6题:

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调查法 C.教育观察法 D.教育实验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

2

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7题:

小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流鼻血,教师以下的处理方式不适当的是( )。

A.保持镇静,安抚被出血吓到的儿童,并立即塞脱脂棉球止血 B.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 C.用热毛巾敷在鼻子上

D.抬高与流血鼻孔相反一侧的手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热毛巾会使鼻出血加剧,流鼻血时应采用冷毛巾敷或直接用冷水洗鼻。

第8题:

( )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第9题:

老师当众高度赞誉某学生的助人行为,随后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这是一种( )。

A.负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老师赞扬某学生的助人行为,而使得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属于替代强化。负强化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直接强化指观

3

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第10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 )。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反射的刺激泛化。

第11题:

教育学中常说的“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存在( )。

A.发展关键期 B.生长高峰期 C.先行组织者 D.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存在最近发展区。

第12题:

小王在出门时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参考答案:C

4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wtvn2ftd63cwgi893aj3uh255c6oi00c4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