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
及标号不明等应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凡安全性试验不合格者,坚决退回。黄砂应过筛,不准用石粉和粉砂代替黄砂。并按规定做好砂浆试块,在250立方米的砌体中对每种标号的砂浆,应至少作一组。(每组三块试块)。 砌筑前应熟悉皮数杆,并计算好皮数,填灰或刹灰在允许误差内逐皮进行。皮数杆立于墙角、转角处。砌墙所用之砖,应按设计规定。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4.9.2墙体砌筑要求
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横平竖直,头缝饱满,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墙体最下一皮和最上一皮,应用丁砖砌。
在砌筑中应按图纸规定的预留孔洞沟槽和预埋件等正确留置,不得遗漏。砖筑中要经常用托线板和线缍检查墙面和头角,随时纠正偏差。当砌筑中翻排转移及每天下班前应清扫墙面,清水墙要勤缝,并做好落手清。在框架填充墙或分隔墙中,在梁底或板底,应砌筑密实,如皮数不够时可采用斜砖砌嵌。 4.10脚手架工程 4.10.1外脚手
外脚手可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搭设,钢管规格Ф48×3.5的无缝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铁扣件,立杆最大间距180CM,小横杆最大间距120CM。底座垫平装设牢固,立杆必须稳固地落在底座上,底座垫板下面的土层应夯实;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大横杆至少应长于两跨,并要用扣件与各立杆连结坚固,大横杆的两端搁置在大横杆上,并用扣件与大横杆连结牢固。剪力撑及横向斜撑均设在脚手架的外侧,横向斜撑的斜杆,必须与立杆及大横杆连结牢固,各个接头必须既能受拉又能受压。脚手架应与建筑物相拉连。与建筑物附着的锚固点设在大横杆与立杆相交的节点处,锚固点的拉压力应通过附着的杆传递给建筑物。全部脚手架均应备齐栏杆、扶手、踏脚板和防护安全网。
4.10.2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操作工艺:
4.10.2.1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构造和搭设顺序进行,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 25 -
施工组织设计
基础准备→安放垫板→安放底座→竖立柱并同时安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力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
4.10.2.2双排脚手架每根钢管的固定扣件不应少于2个。 4.11楼地面施工方法
水泥楼地面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基层→弹面层水平线→洒水湿润→刷素水泥浆→铺设水泥混凝土→振捣→三遍压实抹光→养护。每道工序必须严格质量验收,精心施工,层层把关。 4.11.1水泥楼地面施工工程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找标高、弹线→洒水湿润→抹灰饼和标筋→搅拌砂浆→刷水泥浆结合层→铺水泥砂浆面层→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第一遍→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4.11.1.1基层处理:先将基层上的灰尘扫掉,用钢丝刷和錾子刷净、剔掉灰浆皮和灰渣层,用10%的火碱水溶液刷掉基层上的油污,并用清水及时将碱液冲净。
4.11.1.2找标高弹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4.11.1.3洒水湿润: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4.11.1.4抹灰饼和标筋(或称冲筋):根据室内四周墙上弹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CM×5CM),横竖间距为1.5~2.0M。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
4.11.1.5刷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水泥砂浆之前,应涂刷水泥浆一层,其水灰比为0.4~0.5(涂刷之前要将抹灰饼的余灰清扫干净,再洒水湿润),不要涂刷面积过大,随刷随铺面层砂浆。
4.11.1.6铺水泥砂浆面层:涂刷水泥浆之后紧跟着铺水泥砂浆,在灰饼之间(或标筋之间)将砂浆铺均匀,然后用木刮杠按灰饼(或标筋)高度刮平。铺砂浆时如果灰饼(或标筋)已硬化,木刮杠刮平后,同时将利用过的灰饼(或标筋)敲掉,并用砂浆填平。
4.11.1.7木抹子搓平:木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搓平,从内向外退着操作,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4.11.1.8铁抹子压第一遍:木抹子抹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
- 26 -
施工组织设计
浆为止,如果砂浆过稀表面有泌水现象时,可均匀撒一遍干水泥和砂(1∶1)的拌合料(砂子要过3MM筛),再用木抹子用力打压,使干拌料与砂浆紧密结合为一体,吸水后用铁抹子压平。如有分格要求的地面,在面层上弹分格线,用劈缝溜子开缝,再用溜子将分缝内压至平、直、光。上述操作均在水泥砂浆初凝之前完成。
4.11.1.9第二遍压光: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边抹压边把坑填平,要求不漏压,表面压平、压光。有分格的地面压过后,应用溜子溜压,做到缝边光直、缝隙清晰、缝内光滑顺直。 4.11.1.10第三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人踩上去稍有脚印),铁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纹时,用铁抹子把第二遍抹压时留下的全部抹纹压平、压实、压光(必须在终凝前完成)。
4.11.1.11养护:地面压光完工后24H,铺锯末或其它材料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当抗压强度达5MPa才能上人。 4.12内装修及外防水施工方法
内装修及外防水施工应交叉立体施工。内装修及外防水施工时必须与水电安装、门安装等密切配合,防止返工和损坏产品。
内粉刷施工工艺流程为墙面、顶板、底面清理→镶补脚手洞或其它洞口→出塌饼→粉护角线→基面浇水湿润→冲筋→刮冷糙→刮底层糙→面层粉刷。弹线时要求把不合模数的砖排在阴角和不明显处。
在墙面及转角处每隔2M左右做好标志点以控制面层的平整度,垂直度和粘结层的厚度。 4.13铝合金窗安装方法
铝合金窗的施工方法,施工时关键要抓住窗洞口标高,周边堵缝,连接件牢固等,严格做好各道工序的验收关,并要注意对产品的保护工作,具体如下:
4.13.1铝合金窗产品包装、运输、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1.1产品包装:产品用草绳捆扎或用包装布包扎并附贴“轻放”标志。 4.13.1.2产品运输时,必须堆置整齐,加以固定,并在每件之间用软品分隔,防止碰撞损伤;搬运时应立放,并注意轻拿轻放,不得摔、碰、撞、拖,以免损坏。
- 27 -
施工组织设计
4.13.1.3铝合金窗应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宜竖直靠立在专用的木架上,竖直角不应小于70°,以免产品变形,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露天存放时应加篷布等物覆盖,避免日晒、雨淋。
4.13.1.4铝合金窗安装好后,要做好保护工作,严禁土建施工时随意敲打或支搭脚手工具,不得由窗口运送砂浆等建筑材料,或由窗口抛扔建筑垃圾。 4.13.2铝合金窗框安装。
4.13.2.1铝合金窗安装工作应在室内粉刷等湿作业完毕后进行。
4.13.2.2安装铝合金窗前,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预留洞口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4.13.2.3将窗搬运到相应的洞口旁竖放,在窗框及洞口上作垂直中线标记。 4.13.2.4当窗框装入洞口时,其上下框中线应与洞口中线齐,窗的上下框四角及中横框的对称位置应用木楔或垫块塞紧作临时固定;当下框长度大于0.9M时,其中央也应用木楔或垫块塞紧,临时固定。然后应按设计图纸确定窗框在洞口墙体厚度方向的安装位置,并调整窗框的垂直度、水平度及直角度。
4.13.2.5应根据设计图纸及窗的开启方向,确定框的安装位置,并把框装入洞口,安装时应采取防止窗变形的措施。
4.13.2.6当窗与墙体固定时,应先固定上框,而后固定边框,固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砖墙洞口应采用塑料膨胀螺钉或水泥钉固定,并不得固定在砖缝处。 ②设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也可先在预埋件上按紧固件规格打基孔,然后用紧固件固定。
4.13.2.7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内腔应采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分层填塞,填塞不宜过紧。填塞后,撤掉临时固定用木楔或垫块,其空隙也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塞。
第二章 工期及质量目标
2.5.1工期目标及保证 2.5.1.1施工工期进度保证措施
- 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