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宗教的含义:马克思《反杜林论》:“一切宗教都不过时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都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本质:就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做的虚幻的反映,是用来处理
人类生存根本问题的超自然的文化知识。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关于宗教本质之概述有四点: 其一,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特点“一切宗教都不过时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级宗教是“被颠倒了的世界观。”
其二,指明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宗教
因此还原为世俗的基础;
其三,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态。既不是直接以自然力量和
人间力量表现出来,因而具有了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其四,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时速基础和客观基
础,即宗教崇拜对象只能是“”支配人们如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即“异己力量”。当一种力量为人掌握后,就不能主宰人们的生活,而是成为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们就不会对其顶礼膜拜。
2.宗教的基本特征
? 第一,宗教是一种信仰。即宗教建立在虔诚的信仰基础之上,这种信仰不同于哲学、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信仰对象的超人间化和信仰的非实证性。
? 第二,宗教以追求彼岸世界幸福为终极目的。如佛教主张“业报”,信众长将“不修今生,但修来世”作为日常生活行事的准则,以求来世之福。这种追求彼岸幸福的心理根源,很大程度导源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如民俗中的禁忌。
? 第三,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是有严密的教团组织、稳固的宗教职业者,以及较为严格规范礼仪的社会团体。
? 总之,宗教是一种信仰,既是一种对支配民众日常社会的超人间化外部力量的非实证性的信仰;是一种注重追求来世幸福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宗教还借助于严密的组织、固定的宗教职业者和规范的宗教礼仪使自己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