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5.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6.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读图5.9
1.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
2.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
3.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
2.气候有何特点?
3.河流分布多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想一想:
1. 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什么?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
1.本区地理位置? 2.东西方向山脉? 3.结果呢? 4.特征包括?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对湿润气流阻挡。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降水稀少 。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 ,且多 河。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 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 东西 干旱 (2)少 内流 (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