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基本参考论著
1. 乔治·福斯特著,陈华、黄新美译:《医学人类学》,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
年版。
2. 罗伊·波特等著,张大庆等译:《剑桥医学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3. 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属虎根源:现在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上
海三联书店2008年。
4. [美]麦克尼尔著、杨玉龄译:《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冲击》,台北:
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8年。(又,余新忠、毕会成译本,汕头大学出版社即出)
5. 栗山茂久著,陈信宏译:《身体的语言——从中西文化看身体之谜》,台北:
究竟出版社2001年版。 6. 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 7.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 8. 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9.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 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和文化”研讨小组
的成果》,《新史学》,第6卷,第1期,1995年3月。 11. 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第8卷,
第4期,1997年12月。 12. 梁其姿:《宋元明地方医疗资源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
书局2001年版。 13. 梁其姿:《麻风隔离与近代中国》,《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14.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变迁(1580—1644)》,《历史研究》,1997年
第1期。 16. 李玉尚:《传染病对太平天国战局的影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45期,2004年9月。 17. 余新忠:《从社会到生命——中国疾病、医疗社会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
能》,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8. 余新忠:《疫病社会史研究:现实与史学发展的共同要求》,《史学理论研究》
2003年第4期。 19. 余新忠:《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清
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0.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3年。 21. 余新忠:「清末における「衛生」概念の展開」、「東洋史研究」第六十四巻
第三号、2005年12月 22.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 李建民:《死生之域——周秦汉脉学之源流》,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2000年。 24. 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25. 罗芙云:《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7年版。 26. 李建民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生命与医疗》,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27. 飯島渉:『ペストと近代中国:衞生の「制度化」と社会変容』、東京:研文
出版、2000年。
28. 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