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6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7:34: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车站街学校:张姗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却有着不同于其他送别诗的特殊意味。诗中叙写的这次离别,正值太平繁华的开元盛世,恰逢春意最浓的烟花三月,所送之人要去的是一个繁华的都会,因此这场离别增加了一丝愉快和令人神往的气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 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 展开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和个别字的意思。 3.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重难点分析:

? 本课是首诗,有些字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适时点拨。

?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是个难点。教学时设置情境,表演故事,体会诗歌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师:在我国浩瀚的古诗词中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天上璀璨的星星,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要数唐代诗人李白了,现在谁愿意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呢?

2.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同学们静静的听。(出示课件,配乐)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

千古名诗诞生了??【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常识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那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出示课件)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 再指名读。

2、师:看的出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认真。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古诗可以从这五方面入手:明诗题;读诗文;解诗意;如诗境;悟诗情。

(一)解诗题

1、师:请同学们读题目,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两个人名和两个地名连起来说题目的意思。

从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李白要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之:去。一个“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师:黄鹤楼知道吗?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黄鹤楼在现在的湖北武汉 3、师:广陵是哪?是江苏的扬州。

4、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出示地图)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师:同学们一定会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诗文

师: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学习古诗了,现在找学生来读读古诗,读之前谁能说说读古诗应该怎么读就读好了?

生:有节奏,有停顿,有感情,有轻有重,有韵味。

师:根据提示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三)解诗意。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了解诗意来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自由读古诗,看注释,观插图,了解诗意。(出示课件)

1.指名回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理解 2.出示图片解释“下扬州”“西辞”的含义。

3.谁愿意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烟花三月”?师: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烟花 三月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繁花锦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4.三月正是春深如海,草长花开的季节,最适宜游山玩水的时候,而最好的朋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这时李白在想些什么?(向往、期盼、可惜)

5.带着这份遗憾和憧憬来齐读古诗。这句诗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请同学们分别圈出来。板书:叙事

6.指名回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理解。作者是怎么送的?

7.师:看着小船渐行渐远,越来越模糊,消失在碧蓝的天海一边,现在只能看见浩瀚的长江水滚滚流淌。孟浩然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望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出示诗句)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师板书:依依惜别)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

师: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和天际流了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课件出示两句古诗)一二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生读)这是豪壮的相送。

师: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生读)这是柔情的相送。 想什么?

生1:不知道孟浩然这一路是否顺利。 生2: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

生3:希望孟浩然这一路平安。

带着这些祝福,牵挂来再次朗读最后两句诗。 【合作探究】

(四、)入诗境,悟诗情

师:出示课件)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

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诗人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出示诗句)(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齐读。

师:(板书)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生齐读。

【课外拓展】

师:一别十年,李白又写下另一首诗《江下行》。学生齐读。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古诗还又有很多,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下,同学们课下整理好,作为古诗积累。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最后送你们一句话“经典悦心境,经典养品性”

【布置作业】

1.按照课上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送元二使安西》。 2.积累更多的有关送别的古诗。

【板书设计】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

搜索更多关于: 6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的文档
6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xc9h7bvaw25ui718i2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