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江正荣编著
钢筋配料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与钢筋图中的尺寸是不同的,钢筋图中注明的尺寸是钢筋的外包尺寸(施工时也大多是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大于轴线长度,但钢筋经弯曲成型后,其轴线长度并无变化,因此钢筋应按轴线长度下料,否则,钢筋长度大于要求长度,将导致保护层不够,或钢筋尺寸大于模板净空,既影响施工,又造成浪费。
在直线段,钢筋的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并无差别,在弯曲处,钢筋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间存在一个差值,称之为量度差。故钢筋的下料长度为各段外包尺寸之和减去量度差,再加端部弯勾尺寸(称末端弯钩增长值)
9.3、钢筋下料长度基本计算 9.3.1、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有半圆弯钩、直弯钩和斜弯钩三种型式:
LzdDLp(a)LzdDdDLzLp(b)Lp图1 钢筋弯钩形式(c)
(a)半圆(180°)弯钩;(b)直(90°)弯钩;(c)斜(135°)弯钩半圆弯钩(或称180°弯钩),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应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5倍。直弯钩(或称90°弯钩)和斜弯钩(或称135°弯钩)弯折时,弯曲直径(D)对Ⅰ级钢筋不宜小于2. 5 d倍;对Ⅱ级钢筋不宜小于4d;对Ⅲ钢筋不宜小于5d。
三种弯钩增加的长度lz可按下式计算:
半圆弯钩 lz=1.071D+0.571d+lp (9-22) 直弯钩 lz=0.285D-0.215d+lp (9-23)
斜弯钩 lz=0.678D+0.178d+lp (9-24)
式中 D---圆弧弯曲直径,对Ⅰ级钢筋取2.5d;对Ⅱ级钢筋取4d;对Ⅲ钢筋取5d;
d---钢筋直径;
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
采用Ⅰ级钢筋,按圆弧弯曲直径为D=2.5d,lp按3d考虑,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应为6.25d;直弯钩lp按5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5.5d;斜弯钩lp按10d考虑,增加长度应为12d。三种弯钩型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可参见表9-10采用。如圆弧弯曲直径偏大(一般在实际加工时,较细的钢筋常采用偏大的圆弧弯曲直径),取用不等于3d、5d、10d的平直部分长度,则仍应根据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1)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普通混凝土中取D=2.5d,半圆弯钩不带平直部分为3.25d,如平直段长度按3d考虑,则每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2)Ⅱ级钢筋末端作9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4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d+平直段长;当弯135°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4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3d+平直段长;
(3)Ⅲ级钢筋末端作90°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5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d+平直段长;当弯135°弯钩,其弯曲直径D为5d,故末端弯钩增长值为3.5d+平直段长。
(4)箍筋用Ⅰ级钢筋或冷拨低碳钢丝制作时,其末端需作弯钩,有抗震要求的结构要做135°弯钩,无抗震要求的结构可作90°弯钩或180°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末端平直长度,在一般结构中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其末端弯曲增长仍按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三种弯钩型式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可参见表9-10采用。如圆弧弯曲直径偏大(一般在实际加工时,较细的钢筋常采用偏大的圆弧弯曲直径),取用不等于3d、5d、10d的平直部分长度,则仍应根据式(9-22)~式(9-24)进行计算。
各种规格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表9-10 半圆弯钩(mm)钢筋直半圆弯钩(mm) (不带平直部分) 径d1个钩2个钩1个钩2个钩(mm) 长 长 长 长 直弯钩(mm) 1个钩长 2个钩长 斜弯钩(mm) 1个钩长 2个钩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