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01: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机地链接起来。(4)语文教研活动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相对偏少,特别是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和写作互相链接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阅读丰富了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特别是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但是,他的研究偏重教材与写作的结合上,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与上海市使用的二期课改教材不是同一个体系,因此对我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虽有借鉴意义,但缺乏可操作性。

我区语文特级教师蒋蔚芳老师在“九五规划”期间完成并获奖的《语文“讲读·阅览·活动”阅读链研探》这一市级课题,在理论上提出了“阅读链”的概念,在实践中探索了由“讲读课、阅览课、活动课”组成的各年级段的教学模式,供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和使用。这些带有开创性的成果,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区语文特级教师徐永森在几十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研究的“写作链”由“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两个环节构成,形成了“作文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训练序列网络化”的“三化”作文教学体系,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我们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相互关联、对应互逆、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实际情况看,“阅读链”研究了阅读过程中的课本阅读、课外阅读和生活阅读的链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了较大的作用;而“写作链”研究了学生在写作时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把本区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整合,把“阅读链”和“写作链”这两条原本各自独立的“链”链接起来,能使读和写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读写链”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国内外情报资料分析,至今还没有人提出过“读写链”这一概念,并把读和写作为一种“链”式进行过研究。

(二)“读写链”的理论基础

1、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

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诸如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多改等等。其中,“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很重要的一条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形象地诠释了读写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是进行“读写链”研究的理论基础。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图式不仅仅是原有图式的延续,而且具有创造性,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信息的机械累积过程,而是一个反身抽象和创造的过程。虽然学生入学前大脑中早已存在着早期学得的语言图式,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必须通过学习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图式——习得正确、规范的书面语言。对本课题而言,就是要把“阅读链”中文本呈现的消极语言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中去,对原有的语言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顺化产生新的语言图式——积极语言,才能在“写作链”中顺畅地表达出来。正是同化与顺化之间的不断平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

我们的“读写链”研究是在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经验基础上的发展和创造,丁老师的“读写结合”,对读写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他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教学体系,他的“读写结合”的理论,是我们研究“读写链”的前提。 4、“三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合称“三论”。它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开展“读写链”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读写链”研究就是要把语文学科中的读和写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研究,以改变现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脱节、严重分离的局面。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的技术科学,以揭示不同系统共同的控制规律。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调控好三类阅读的比例,调控好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调控好写作训练的序列、数量、形式、内容,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正是“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重点。如果不加控制,长期偏颇,语文教学就难以走出重阅读轻作文、重内容分析轻方法指导的窠臼。

信息论是研究系统的信息融合、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语言是语文学科的信息标志,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传输、控制语言信息的能力。“读写链”课题要研究的正是如何把“阅读链”中获取的语言信息,通过学生的感悟、处理、加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信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传输出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在研究和完善“阅读链”和“写作链”的基础上,研究读与写的有机链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链”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改变目前小学生作文两极分化的现象。

2、研究内容

(1)“读写链”概念的提出和功能的阐述。

(2)探索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通过实施“读写链”,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到课题组每位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实践和反思,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链”的概念,探索其功能。编写《小学语文“读写链”教学之序》、《“读写链”导练手册》、《“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在课堂实践中开展研究,归纳出运用“读写链”读写内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2)教育实验法:在8所不同的学校抽取20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中施加实验因子——利用课题组成员编写的“读写链”资料,运用“读写链”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实施读写链接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与对照班进行8次比较测试,检测“读写链”训练的效果,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3)案例研究法:在100余节“读写链”实践课的基础上,积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筛选出磨砺得相对成熟、即时效果比较显著的一课一得,编写《“读写链”课例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入开展“读写链”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参考资料。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月)

(1)理论学习,夯实“读写链”研究的基础。首先,组建了由我区两位小语特级教师领衔的,两位小语学科带头人和七位小语骨干教师组成的,三十六位“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参与的课题组。之后,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攻读了课题组成员先前编写的《“阅读链”研探》、《小学作文教学论》等书籍,学习了《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法》等有关专著。搜集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情报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小语教学研究的动态,摸清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利于看清问题,找准原因。这些理论学习与思考,夯实了“读写链”研究的基础,是我们进行

课题研究的前提与保障。

(2)制定方案,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在广泛学习、多方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目标,进行了课题分工。课题组以本区江桥小学为整体实验学校,在封浜小学、绿地小学、怀少学校、普通小学等8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抽取20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匹配了相应的对照班,对每位学生初测的读写成绩记录在案。课题方案确定后,我们向区科研室提出了课题申请。2006年12月,该课题被列为区级课题,次年1月,被市教科院批准为市级规划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2月)

(1)开题论证(2007年2月-2007年3月)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广泛邀请各路教科研名家来本区“坐堂问症”。2007年3月5日,本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根荣、金哲民,上师大教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吴忠豪、市小语会秘书长、市教委《教学研究》杂志编辑冯寿鹤、市小语教研员薛峰老师等对本课题的方案进行了论证,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方向。除此以外,我们还多次邀请著名小语特级教师徐根荣、沈大安、贾志敏、吴爱光、市教研员陈裖等老师来嘉定,为课题“把脉开方”,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为课题组成员作了题为“我是怎样做课题研究的”的讲座。在诸多教学名家、专家的精心指点下,课题组成员对“读写链”的概念,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保证了“读写链”研究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2)中期研讨(2007年4月-2007年12月)

①课堂实践,探索“读写链”训练策略。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通读并钻研了小学语文十册教材,集思广益,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之序》(即小学语文“读写链”分年级(分册)内容和要求),明确了“读写链”训练各年级的序和各分册的内容和要求。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导练手册》和供学生使用的《小学语文“读写链”训练手册》等资料,由实验班的老师在班中使用和实践。同时,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开展“读写链”课例研究,先后上研究课100余节。初步总结、归纳、提炼出“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并汇编了《“读写链”案例集》。

②中期汇报,交流“读写链”训练策略。在广泛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大胆地提出了“齿轮式”、“自行车式”、“电风扇式”、“拉链式”、“双链链接式”等多种读写链接的形式。大家认为,课本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主渠道;拓展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补充剂,生活阅读是“读写链”训练的资源库。这三类阅读组成的“阅读链”必须与认识生活与表达生活的“写作链”链接起来。筛选、整理、交流了实施“读写链”的途径和方法。2007年12月,课题组接受了科研部门的中期检查。在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爱光、区科研室主任杨文斌、科研员崔云、徐颖老师的指点下,大家找到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后期研究的突破口。

(3)深入研究(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深入研究,完善“读写链”训练途径和方法。中期汇报后,课题组积极探索“读写链”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读写链”理论框架。一方面完善了“读写链”的训练途径和方法,并把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的文档
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xl6s9c6jc0ne2d1fb1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