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输送泵或泵车泵送入模,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浇筑前,将承台与墩身接头处混凝土进行凿毛,清除浮浆及松动部分,冲洗干净,并整修连接钢筋。
浇筑时在墩身整个平截面内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同时注意纠正预埋铁件的偏差,保证混凝土密实和表面光滑整齐,无垫块痕迹。
混凝土浇至支座垫石顶面时注意抹平压实,并特别注意锚栓孔的预留。如果支座高度与设计预留的高度有变化,则要注意根据支座中心处的梁底标高调整支座垫石的高度,支座垫石的标高按负公差控制。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看护模板,观察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墩台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拆模时要轻敲轻打,以免损伤主体混凝土的棱角或在混凝土表面造成伤痕。 6.2.4桥台施工方法 6.2.4.1支立模板
桥台模板采用大组合木模板,根据梁端线和梁缝准确定出胸墙位置,胸墙必须充分加固,保证其竖直。防止架梁时出现梁缝与设计相差较大,难以处理的情况。台身、台顶施工缝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并作好施工缝处理。
6.2.4.2桥台钢筋
钢筋集中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现场绑扎焊接成型。依照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 6.2.4.3浇筑混凝土
钢筋、模板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及浇注方法同桥墩混凝土施工方法。拆模后及时进行养护。 6.3 连续梁支架布置及检算
本段桥均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本桥为单箱双室箱梁,左幅和右幅之间设置纵向湿接缝,使整个桥面形成一个整体。
1、箱梁每室位置及翼缘板位置支架布置方案为顺桥向间距为0.9m,横桥向间距为0.6m;中隔板及腹板位置支架布置方案为顺桥向间距为0.6m,横桥向间距为0.6m。
2、立杆顶端设置可调托架。托架顶采用150x150mm方木做为纵梁,纵梁上铺置100×100mm 方木,其上铺18mm厚竹胶板作为底模,方木净间距200mm,支点处间距为300mm。
3、侧模板采用18mm厚木模板,100×100mm木方加固。拉筋采用∮16圆钢筋,间距@1000*750mm。
4、搭设前对碗扣件进行检查,检查碗扣件有无弯曲、接头开焊、断裂现象,否则要进行处理,无误后可实施支架搭设。
5、支架基础在原有的304国道柏油路面上,其强度可以满足要求,但由于基坑的开挖,部分沥青路面受到破坏,开挖基坑部分利用山皮石进行回填,分层进行夯实,本段基坑需要填筑山皮石7452.8
立米,基坑回填完后在山皮石上浇注20cm厚C20混凝土垫层,混凝土面设置纵坡,便于排水,同时控制支架基础的高程,使得底座、上托悬出高度不大于40cm。
6、支架立杆位置放样需用全站仪放出主梁中心线,然后用钢尺放出底座十字线,并标示清楚。
7、底座按设计的间距安放后必须用水准仪将底座螺栓调至同一水平面,安装第一层所有立杆和横杆,检查立杆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搭设。
8、现浇支架最关键的一点是支架的稳定,支架往往因为发生失稳壤成大祸,造成经济损失并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保证碗扣扣紧的情况下,当支架高度在10m以上时,每隔两排立杆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每跨设置2道纵向剪刀撑;10m以下每隔三排立杆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每跨设置2道纵向剪刀撑,并用脚手架钢管将桥墩周围的碗扣架与桥墩连接起来,保证支架的稳定。
西丹霍线公公分离立交桥12002550452520755020252005020254525080015090909090609090906060909090609090901、脚手架横桥向布置如图所示;2、纵桥向布置采用600mm横杆;3、立杆长度根据现场脚手架基础压实后调整;
(一). 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
1. 各种参数: ① 碗扣布置
碗扣支架规格为φ48mm×3.5mm 焊管制成的定长杆配件,横杆与立杆连接采用碗扣接头。由下碗扣承接横杆插头,上碗扣锁紧横杆插头。
纵向间距布置箱梁每室及翼缘板段位0.9m,箱梁中隔板及腹板处为0.6m;横向间距均为0.6m,脚手架上铺15×15cm横向方木。横向方木上铺10×10cm纵向方木作,间距30c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