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0:0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来越小,已不能使用单根椽子,故将各间椽子合并为几块梯形或三角形板块,以板代椽。 二、附件 (一)、大连檐:钉附在飞椽椽头上的横木,断面呈直角梯形,长随通面阔,高同椽径。它的作用在于把檐口处的飞椽连在一起,以保证飞椽的相对位置固定。 (二)、小连檐:钉附在檐椽椽头上的横木,断面也是直角梯形,长随面阔,厚为板厚的倍,宽同椽径。作用为将檐椽固定在檐口的相对位置上,避免其游移。 (三)、闸挡板:用以堵塞飞椽之间空挡的闸板。其厚同望板,高同飞椽高,宽为飞椽空挡净宽加两侧入槽尺寸。闸挡板与小连檐配合使用。如安装里口木则不再用小连檐和闸挡板。 (四)、里口木:刻以看作是小连檐和闸挡板的结合体。其长同通面阔。高为小连檐厚加飞椽高,宽同椽径。里口木需按飞椽位置凿出凹口,飞椽即从凹口内穿出。里口木用材较费,加工麻烦,且笨重,无特殊要求时,一般不采用。 (五)、椽碗:封堵檐椽间空挡的挡板。椽碗侧立钉在檐檩中线内侧,其外皮与檩中线齐,檐椽即从碗洞内穿过。碗椽系在檐柱间安设装修,以檐柱为界划分室内外时才采用。若在金柱上安设装修,以金柱为界划分室内外时,则不设椽碗这一构件。椽碗可以封堵檐椽间空挡,分隔室内外空间,防止鸟雀钻如室内,也有防寒保温的作用。 (六)、椽中板:当在金柱间设装修,划分室内外时,需在金檩上安设椽中板。其作用与椽碗相同。它位于檩中线外侧,里皮与檩中线齐。并夹设在檐椽与花架椽之间,故名“椽中“。其长随通面阔,厚同望板,宽椽径或

按实际定。 (七)瓦口:承托底瓦和盖瓦的构件,钉附在大连檐上。七总长按通面阔。明间正中应以底瓦座中。瓦口高为椽径的1/2,厚为高的1/2。 其他构件 一、蜀柱与叉手 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的名称,又叫侏儒柱。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柱,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拱、矮木和驼峰。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攀间,柱角处装木沓。 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木专。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木专,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二、驼峰 驼峰系用在各梁架之间配合斗拱承托梁栿的构件,因起外形似骆驼之背,故名之。驼峰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分。全驼峰又有鹰嘴、掐瓣、戾帽、卷云多种形式。半驼峰比较少见。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上使用了半驼峰。 三、托脚 托脚是支撑平木专的构件。唐至元代使用较多,明清时期已极少用。 四、替木 替木设置于栌斗或令拱斗口上(也有直接设在柱头上的),与枋平行,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即增加了构件连接的强度,又可缩短构件跨据。最早在汉代已出现这种构件。宋代,檐下替木通常连续,实际成了撩檐枋。明清官式建筑中已不使用。 五、平座与滴珠板平座是指楼阁式建筑上由楼层向室外挑出的平台或走道部分。它主要由平台,栏杆和斗拱组成。 滴珠板又叫燕翅板。滴珠板是清代的

叫法,指的是平座外沿的挂落板,由一些竖向木板拼接而成。其高度同平坐斗拱高,厚度为沿边木厚度(2斗口)的1/3。滴珠板下端常做成如意头形状,如意头宽为板高的1/2,或按总面阔划定。 翼脚构造 中国古代建筑屋角的转角部位向上翘起,使两个方向的檐部在立面上形成优美、轻灵、流畅的曲线,宛似鸟翼,故称为“翼脚”。从平面上看,在两个方向各形成一条向45度(在矩形、方形平面建筑中)斜角方向逐渐向外伸出的和缓曲线。 翼角由老角梁、仔脚梁、翼角椽、翼角翘飞椽、大连檐、小连檐、檐头望板、枕头木等构件组成。 一、角梁 这里指外转角角梁。在矩形平面的四坡顶建筑中,角梁位于同檐面和山面各成45度角的分位上。角梁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为老角梁,上面的是仔角梁。老角梁与仔角梁后尾交于搭交金桁处。老角梁的上皮做桁碗(承接桁檩之带碗口的构件,垂直于面宽方向,叠置于撑头木之上,中部承正心桁,前端承挑檐桁。碗大小同桁径,以承受桁或檩)。仔角梁的下皮做桁碗,并合抱住搭交金桁的交点处。这是最常用的做法。另一种做法叫“插金做法”(俗称“刀把做法”),用于重檐或多层檐的下层檐角梁,其后尾不和搭交金桁相交,而是做榫插入角柱。榫可做成半榫,

也可将老角梁后尾做成透榫,出榫部分做成方头或“麻叶云头”。 角梁的伸出和翘起有“冲三翘四”之说。“冲三”是指仔角梁梁头的平面投影位置,比正身檐平出(即檐椽头部至挑檐桁中线之

间的水平距离)的长度在加上3个椽径。老角梁的前端头部,一般做成霸王拳的形式,后尾刻做三岔头。所谓“翘四”是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比正身飞椽椽头高出4椽径。 角梁的翘起有三个因素:⑴、老角梁的前部是扣压在正心桁和挑檐桁上面的,而后尾却被压在金桁下面,使老角梁本身前端向上翘起。⑵、仔角梁头部探出老角梁以外部分,比它的正身下皮延长线又翘起一个角度,使仔角梁头比老角梁头翘起更高。⑶、角梁本身的高度尺寸大于正身檐椽和飞椽。 二、翼角椽 翼角椽系檐椽在建筑物转角处的特殊形式。翼角椽无论是平面、立面及构造形式都与正身椽不同。 紧靠角梁的翼角椽为第一根,紧靠正身椽的翼角椽为最末一根。在平面投影上,正身椽与角梁的夹角为,而翼角椽从最末一根起,至第一根,其与角梁的夹角则逐渐减小。同时,从最末一根翼角椽起,至第一根翼角椽,其外冲的长度也越来越大。第一根翼角椽冲出长度接近老角梁外冲长度,但翼角椽本身长度约等于正身檐椽,所以它的后尾大约落在老角梁2/3长位置处的仔角梁上。所以仔角梁梁侧应从第一根翼角椽后尾处开槽,以承搭翼角椽尾。从立面上看,翼角椽椽头从最末一根起逐渐抬高,至第一根翼角椽已接近老角梁头的高度。 三、翘飞椽 翘飞椽是正身飞椽在建筑物翼角部分的特殊形式。它和正身飞椽的区别在于:(一)、翘飞椽随仔角梁向外冲出,所以比正身飞椽长。(二)、翘飞椽需随仔角梁翘起,所以

它的上皮线不是一条直线。(三)、翘飞椽头随着起翘而逐渐翻转,呈不同角度的棱形,而与正身飞椽的方形椽头不同。(四)、翘飞

椽随起翘而产生的扭脖(称翘飞母)的角度不断改变。 斗拱一、斗拱的作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 (一)、承重。它承受梁架传下来的荷载,并将其传到主子上,在通过柱础传至屋檐。它可以承托挑檐,使檐部挑出更远,以保护墙身和台基。在室内还可以承托天花枋,构成室内天花。在设有平坐的多层建筑中,斗拱又是平坐的支撑构件,所以,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结构构件。 (二)、抗震。斗拱在梁架和柱间形成纵横交错的铺作层,犹如在梁架与柱间增设了一层弹簧层,它可以有效的抗御地震力。所以,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建筑,包括多层的楼阁和高耸的塔,经历多次强烈的地震而仍能巍然屹立。 (三)、装饰。纵横交错,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色彩艳丽,韵律井然,使斗拱成为中国古建筑上重要的装饰构件。 (四)、建筑等级的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只有重要的建筑,如宫殿、陵寝、苑囿、坛庙、寺观的主要建筑上才使用斗拱。同时斗拱的形制也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 此外,对我们来说,斗拱的形制也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建造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依据。二、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一)、斗拱的组成 斗拱在结构上由四种部件组成。 1、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弓形构件。 2、翘。与建筑物表面垂直或成45度或60度夹角的弓形构件。其形式与拱相同,唯放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的文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xv9i5caag5v45r56fo51lh1d7s0l10098c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