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成教专升本-生理学形成性作业第二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9:49: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专升本《生理学》形成性作业(第二套)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A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管壁厚 B.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 2.在外周阻力减小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 3.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A.左心衰 B.右心衰 C.肺水肿 D.高血压 4.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

A.迂回通路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动-静脉短路 D.直捷通路 5.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为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6.肾病综合征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7.安静时,给兔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引起心率明显增加,房室传导加速,若切断双

侧迷走神经后再给阿托品,心脏的变化为:

A.心率明显增快 B.心率明显降低 C.心率无明显变化 D.房室传导明显减慢 8.控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是:

A.直接受血压的影响 B.由交感神经紧张性决定的

C.受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支配 D.受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所控制 9.实验中,夹闭兔双侧颈总动脉后全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A.颈动脉窦受到牵张刺激 B.颈动脉窦受到缺氧刺激

C.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D.颈动脉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10.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调节反应是:

A.血管的自身调节 B.交感神经兴奋 C.迷走神经兴奋 D.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1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于:

A.肺的张缩活动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胸膜腔内压保持负压 D.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12.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

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 13.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的必要条件是:

A.呼气肌收缩 B.吸气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14.在下列哪项可使肺顺应性增加: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扩张度小

1

B.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扩张度大 C.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扩张度小 D.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扩张度大

15.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所分泌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可增加肺泡液体层表面张力 D.使大小肺泡容积保持稳定 16.支配呼吸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A.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B.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C.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 D.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高 17.在临床上常选择一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和气道通畅程度的通气功能状况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用力呼气量 D.补呼气量 18.通气/血流比值异常,所致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不足,常表现为: A.缺O2明显,CO2潴留不明显 B.CO2潴留明显,缺O2不明显 C.CO2潴留和缺O2都很明显 D.缺O2和CO2潴留不会出现 19.血液中Pco2增高和pH降低时:

A.Hb对O2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左移 B.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左移 C.Hb对O2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右移 D.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 2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CO2潴留的患者,在吸入纯氧时可导致呼吸暂停主要原因是: A.H+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消失 B.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消失 C.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消失 D.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消失 21.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A.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B.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 C.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D.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22.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主要激活物是:

A.KCl B.HCl C.NaCl D.内因子 23.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

A.胃中的食物 B.小肠中的食物 C.促胰液素 D.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24.下列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

A.胃内大量食物 B.促胰液素 C.肠-胃反射 D.缩胆囊素 25.下列哪项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A.容受性舒张 B.移行性复合运动 C.蠕动 D.分节运动

26.萎缩性胃炎患者壁细胞大量减少,胃酸缺乏,但促胃液素水平增高,该患者促胃液

素增多的原因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

C.促胰液素分泌减少 D.胃酸对G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 27.促进胰液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的是: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ACh D.CCK 28.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脂肪酸 D.胆盐

29.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为减少患者胃酸,下列哪种治疗无效: A.M受体阻断剂 B.H1受体阻断剂

C.高位迷走神经切断 D.H+,K+ -ATP酶(质子泵)抑制剂 30.下列关于小肠对铁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2

A.胃酸可促进铁的吸收 B.VitD可促进铁的吸收

C.亚铁易被吸收 D.铁的吸收量与机体的需要量有关

二、X型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可能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包括:

A.心脏射血能力减弱 B.输血或输液过多

C.全身静脉收缩 D.微动脉舒张使外周静脉压升高 2.在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时,静脉回流量增加 B.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C.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可促进静脉回流 D.吸气时静脉回流减少 3.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A.微动脉扩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4.同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特点是:

A.主要与α受体结合,有明显的缩血管效应 B.心脏效应不如肾上腺素

C.整体情况下可致心率减慢 D.对组织代谢的增强效应弱于肾上腺素 5.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A.防止液体渗人肺泡 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C.成年人患肺炎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 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有:

A.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 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C.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D.防止肺水肿 7.在动物实验中,能使呼吸频率增加的因素有:

A.轻度缺O2 B.增大无效腔

C.吸入一定量的CO2 D.静脉注射适量乳酸 8.下列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有:

A.肾上腺素 B.促胃液素 C.组胺 D.乙酰胆碱 9.胆汁的生理作用包括:

A.乳化脂肪 B.在十二指肠中和一部分胃酸 C.促进脂肪的吸收 D.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10.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在于:

A.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消化 B.有利于小肠液的分泌

C.使食糜与肠黏膜紧密接触,利于吸收 D.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blood pressure 2.中心静脉压 3.肺泡通气量 4.Hb氧饱和度 5.分节运动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在动物实验中,逐渐增加家兔吸入气中CO2的浓度,对家兔呼吸运动有何影响?

3

遵义医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专升本《生理学》形成性作业(第二套)答题卡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得 分 一、A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 2( ), 3( ), 4( ), 5( ),6( ),7( ), 8( ),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得 分 二、X型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 5( ), 6( ),7( ),8( ),9( ),10( )。

得 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2. 3. 4. 5. 得 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

4

2.答:

5

成教专升本-生理学形成性作业第二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df44a8cf9epjx24kp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