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拉分练11 与高中知识衔接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7 1:23: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樟树市 三桥初中 谭长根

2Na2CO4+4HCl═ 244 y

4NaCl+2CO2↑+O2↑+2H2O 234 11.7g

解得y=12.2g 该样品的纯度为:

×100%=97.6%。

6.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①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 ②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樟树市 三桥初中 谭长根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实验分析)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4)E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 , 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对照实验

(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上;E中石灰水变混浊;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3)除去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 产生浑浊

(5)①甲;反应前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1)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是将B与A、C对比,从而得出结论;(2)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是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棉花是可燃物,还缺少另外两个条件;【实验现象】大理石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反应从而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C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去混有的水蒸气,故D中无现象;E中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溶质析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P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分析】(3)E装置中需要纯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气体与之可反应从而被除去;

樟树市 三桥初中 谭长根

(4)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 , 产生浑浊;(5)【拓展提高】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的物质是Na2O2与CO2 , 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故甲同学猜想错误;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7.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实验探究]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I是CO2; 猜想II是________;

他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A中通入一会儿N2 , 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④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⑤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__;

(4)[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讨论交流]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 【答案】(1)红色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CO;将C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不成立;吸收水分,干燥气体;CO+CuO

Cu+CO2↑;

樟树市 三桥初中 谭长根

溶液变浑浊 (4)HCOOH

H2O+CO

(5)没有进行尾气的处理。

【解析】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显酸性。能够根据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推测蚁酸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另一种物质肯定含有碳元素,所以是一氧化碳,先通N2的目的是将C装置中的空气排净,防止爆炸;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产生二氧化碳,则猜想I不成立;装置B的作用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水分,干燥气体;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装置D中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OOH H2O+CO;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没有进行尾气的处理,而尾气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8.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

HCOOH CO↑+H 2O.实验室可利用如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 (1)分解反应

(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樟树市 三桥初中 谭长根

(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CO+CuO

Cu+CO2

【解析】(1)根据反应:HCOOH═CO↑+H2O,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为了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5)CO与CuO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生成物是铜和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方程式是:CO+CuO

Cu+CO2 .

9.蛇纹石矿可以看做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后,溶液有Mg2+等________种金属离子产生,写出产生Mg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6~7(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沉淀物A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该操作中Ca(OH)若Ca(OH)溶液pH会升高,可能导致________2不能过量,2过量,溶解,________会沉淀析出.

氢氧化物 溶液pH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沉淀开始溶解 沉淀完全溶解 Fe(OH)3 Al(OH)3 Mg(OH)2 2.3 3.3 8.6 3.4 5.2 11.1 沉淀不溶 7.8 沉淀不溶 沉淀不溶 12.8 沉淀不溶 (3)已知Mg(HCO3)2受热分解可以产生三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拉分练11 与高中知识衔接类实验探究题(教师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yn532klx56trx01723y3gzju6vsv000dm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