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的写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求职信写作。众所周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课程之一,应用文写作课程以“服务、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它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为提高各专业人才的工作素质,为他们的求职和就业提供了必备条件。
我本次教学内容针对的对象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此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要牢固掌握通信工程设计、监理技术及维护管理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要具备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服务的。
今天的说课我将从教学目标、内容定位、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进程、考核评价方法五个方面展开。
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坚持“四看”原则,一看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二看教学大纲的规定、三看课程的设臵、四看特定的教学对象。
(二)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求职信的涵义、用途及类型 (2)认识求职信的特点
(3)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步骤、格式要求和写作技巧,能够根据职场需求写作个性化求职信。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求职精神 (2)培养学生正确、诚信的求职就业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 内容定位: (1) 教材分析:
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面向职业、面向企业的需要,以学
生认知水平为起点,注重教师指导、师生合作,多边互动,强化写作思维及写作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创造,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创新,个性人格的和谐发展。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基本要求,针对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改变了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原有编排,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划分,即共性模块和个性模块。对于本次课,选取的是共性模块中的求
职信写作。
(2)本次课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第一块“敲门砖”
2、它能够检验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本次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社会及自身的特点和不足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观念 3、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职业意识和求职技能 4、为他们的顺利就业和职业上有所发展奠定了基础
(4)在确立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时,我坚持“两看”原则,一看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二看学生,在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层次上,有针对性地确立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求职信的分类、求职信的结构和写法、求职信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是求职信主体部分的写作及求职信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学情分析
1、 求职信具有体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真实性和明确的工具性 2、 学生自身阅历及对社会认知程度的限制,对求职面试缺乏 主观感受
3、 学生实际写作经验的缺乏
以上三点导致教师在实施应用写作教学时难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即在课堂上创设求职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角色扮演,从而进入真实求职信的写作,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案例教学法,即打破已往“先讲理论、后评案例”的方法,一开始就把真实的典型案例呈现给学生,边评边讲,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灌输式的学习模式。
3、比较教学法,即通过正反案例的鲜明对比,加深学生对求职信应该如何写、不应该如何写的认识,强化学生正确的写作思维。
4、小组讨论法,即分小组完成课堂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协商讨论,这种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又培养其团队精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学法
1、体验式学习,即臵身于求职情境中,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强调“在做中学”、“在思考中学”。
2、团队式学习,即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