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淤泥具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肥度的能力。 淤泥过多,容易恶性循环化水质。 淤泥过多,容易发生鱼病。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草型湖泊初级生产者的现存量以沉水维管束植物最高,周从藻类次之,浮游藻类最低,其生产量则以周丛藻类最高。在藻型湖泊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水体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一是折点氯化法。原理是加入漂白粉,将NH3转变成N2 二是吹脱法。原理是调节PH到碱性条件使得离子铵变成分子氨再充入足量的气体使其逸出。最后再调节PH到原来状态。
15、何谓生物修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哪些生物修复方法?
生物修复指利用微生物的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的能力来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常用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净化剂,水生植物种植法。
(三)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原理??通过分泌神经激素来启动相应的内分泌腺分泌各种激素完成繁殖活动。外部感受器接受水流、水温等环境条件刺激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由其分泌神经介质(如多巴胺、羟色胺等)作用于下丘脑,并启动下丘脑分泌一种多肽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转而触发脑垂体间叶分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hormone,GtH)。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性腺,使其分泌相应的雄激素或雌激素,促使亲鱼的精子或卵子成熟及相应的生殖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激素及作用??硬骨鱼类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有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等2大类。??与鱼类繁殖活动关系密切的下丘脑激素为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人工合成的LRH类似物LRH-A作用时间长,在鱼体内不易受到酶的破坏,半衰期长,作用效率要比LRH高出几十倍至数百倍。LRH和LRH-A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另一类与LRH作用相反的神经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因子(GRIF),它能间接影响脑垂体GTH细胞的分泌活动。
9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间组织、胰岛腺和性腺等。与鱼类性腺发育密切的内分泌腺主要是脑垂体和性腺,两者均能分泌相应的激素使卵母细胞或精原细胞发育成熟。??(一)鱼类脑垂体及其分泌的激素??1、脑垂体的位置和结构 鱼类脑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位于间脑的腹面,与下丘脑相连,分神经部和腺体部。??2、脑垂体的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 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较多,与鱼类繁殖活动密切的是促性腺激素(GtH)。GtH对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调节主要通过性甾体激素而间接起作用。同时,脑垂体还能控制其他一些内分泌腺。??GtH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3种方式:①GtH直接诱发滤泡细胞层的鞘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并在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和11β-羟化酶的作用下,合成和释放类固醇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这是一种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机制。②GtH通过脑垂体——肾间组织——卵巢轴,即GtH刺激肾间组织产生成熟类固醇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③通过激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GtH的双重作用,由非结合态成熟类固醇激素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第三种作用机制兼有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方式和通过肾间组织的非直接影响作用方式。??(二)鱼类性腺类固醇激素??1、鱼类性激素的结构和种类 性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由4个碳环组成,又称“性腺类固醇激素”。??(1)雌性激素 主要由卵巢分泌。主要部位是包裹在卵母细胞外周的滤泡细胞。鱼类卵巢分泌的主要性激素有孕激素(如黄体酮)、雌激素(如雌二醇)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如11-脱氧皮质醇)。??(2)雄性激素 鱼类精巢分泌雄性激素的场所主要是分布于精细小管之间的间质细胞。精巢产生的雄性激素主要成分是睾丸酮。??2、鱼类性激素的生理功能 鱼类性激素对鱼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影响原始生殖细胞的雌雄性分化,也能对性腺的发育、生殖行为产生影响。??(1)对性分化的影响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鱼类原始生殖细胞性分化主要受性激素影响。在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嵴但尚未分化时,雄性或雌性激素占优者可诱导性分化的发育趋向。对刚孵化的尼罗罗非鱼仔鱼,投喂混有雄性激素的饲料,可使遗传上的雌性鱼性逆转为生理上的雄性鱼。??(2)对卵巢和精巢发育的影响 对未成熟的鱼类个体,雌性激素能促使脑垂体GtH细胞发育合成GtH,体现正反馈作用。Crim和Peter(1978)将睾酮埋植于未成熟的大西洋鲑脑垂体中或注射于体内,发现脑垂体和血液中的GtH含量明显增加。雌性激素对成鱼能诱导其卵母细胞生长、卵黄发生和积累,但对脑垂体GtH的产生具负反馈作用。雄性激素对性未成熟鱼类个体脑垂体中的GtH细胞的发育和GtH的积累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对成鱼性腺发育影响较大的雄性激素是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它们有利于诱发精巢的发育和成熟,但对脑垂体GtH的分泌具负反馈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10
第二篇、各 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P203 采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即对鱼体直接注射垂涕制剂或HCG,代替鱼体自身分泌GtH的作用,或者将人体合成的LRH或LRH-A注入鱼体代替鱼类自身的下丘脑释放的GnRH的作用,用它来触发垂体分泌GtH。总之,对鱼类注射催产剂是取代了家鱼繁殖时所需要的那些外界综合生态条件,而仅仅保留影响其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生态条件,从而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P205
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若反复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上类似于哺乳类的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素(FSH),生物功能上似乎更类似于LH的活性。HCG直接作用于性腺,具有诱导排卵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性腺发育,促使雌、雄性激素产生的作用。
②鱼类脑垂体(PG) 鱼类脑垂体内含多种激素,对鱼类催产最有效的成分是促性腺激素(GtH)。若反复使用,也易产生抗药性,因从鱼类中取得,因此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低。GtH含有两种激素(即FSH和LH)他们直接作用于性腺,可以促使鱼类性腺发育;促使性腺成熟、排卵、产卵和排精;并控制性腺分泌性激素。在摘取鲤、鲫鱼脑垂体的时间通常选择在产卵前的冬季或春季为最好。
③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反复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并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较低。不易造成难产等现象的发生。功能:a.刺激脑垂体释放LH和FSH。b.刺激脑垂体合成LH和FSH。c.刺激排卵。d.低剂量的LRH-A,能激发脑垂体合成和释放GtH,促使性腺进一步发育成熟。
④地欧酮(DOM) 既能直接抑制垂体GtH细胞自动分泌,又能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生产上地欧酮不单独使用,主要与LRH-A混合使用,以进一步增加其活性。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催产率?产卵雌鱼数?100%催产雌鱼数
受精卵数(好卵)?100%总卵数(好卵?坏卵)
受精率? 11
出苗率?出苗数?100%受精卵数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P198
建立主要养殖鱼类种质标准,实现良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用来繁殖的亲鱼必须是从原种基地引进原种后备亲鱼。为保持大量的有效群体,引进的后备亲鱼必须要有较大的数量,一般每种、每批至少在200尾以上(鱼种在1000尾以上),使遗传基因在群体内起到互补作用。在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按种质标准对后备亲鱼作进一步筛选,以获得稳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纯系。养殖场必须坚持定期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坚持杂交种不留作亲鱼,不繁育后代,以确保良质。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P231
夏花:鱼苗经18-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
秋花:北方鱼种秋季出塘称秋花。
冬花:夏花再经3-5个月的饲养,养成8-20cm长的鱼种,此时正值冬季,故称冬花,又称冬片。
春花:经越冬后成为春花,。 过池鱼种:二龄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P238
整塘: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楚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漏洞和裂缝,清楚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
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