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0:27: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综合一 曹旭瑞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是本章的开篇,对后面章节的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节内容和上一章“地球的结构”中地壳和上地幔的知识联系密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本节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一个地理意义就是塑造地表的形态,对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的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起基础作用。本节课矿物和岩石的知识对第三章《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中土壤圈(土壤的形成)、生物圈(陆地自然带)的理解也起重要作用。对整个高中地理学习来看,本节知识具有基础性地位。本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岩石圈的基本知识,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知识构成了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敲门石。2013年高考考纲,本节内容有三个考点: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的组成、循环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2、教材内容: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两大部分,教材对地址循环只做了简要说明,把重心放在岩浆及三大类掩饰的相互转化与循环上,并配有示意图加以直观说明。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难点是地壳的物质循环。

4、课标要求

1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表达了三层意思: 地壳的组成物质;物质循环,强调的是循环;运用示意图是“过程,方法”的强调。

5、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当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制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矿物的概念、存在形态及其分类,能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掌握鉴别矿物的简易方法)

2.能说出岩石的概念,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各类型岩石中常见岩石。(能归纳总结出三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

3.通过绘制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分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培养绘制地理示意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比较和绘制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在共同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矿物、岩石等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情趣和能力。

2.通过“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与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

2

观。 二、说学情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矿物和岩石的概念是全新的,“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应加强感性知识的认知过程,调动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虽然通过前面一章知识的学习,对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只在初中化学中简单涉及少量“矿物元素”的概念。本节教材概念较多,比较抽象。为减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障碍,我制定小目标,快节奏,避免在抽象的概念上停留太久。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地理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所以再课堂中我将着重思考如何把单纯兴趣学习转化为有目标的主动学习。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师引导法、多媒体展示法、自主阅读法、自主讨论法、小组展示法等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具体方法的使用体现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

3

搜索更多关于: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 的文档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z7bl4zifr3blzb1bt1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