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家标准修订草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4:11: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一四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20142191-T-424”。本项任务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提出,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定于2015年完成。本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组成。 二、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转化和应用,科技成果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科技成果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因而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这一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科学、公正地对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技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确认和评定,才能促进这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推动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提供支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扶持力度,每年产出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达7000多项。但是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近年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科技后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是比较低。这与我国现行的不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有着密切关联,现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在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

1

存在不遵循市场规律、资产化评价缺位、市场化评价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能够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科技成果的价值,这就会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体现。因此,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已是形势发展之必然

科技评价机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此后英、法等国相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建立了专业的评价机构,制定了规范的科技评价实施程序和评价方法,但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涉及较少。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一直沿用的是以政府组织成果鉴定为主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第三方评价发展缓慢,评估主体的构成和能力不能适应评价要求,评价结果的开发利用不够。另外,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数量的大幅提升,国内一些单位陆续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但系统性深入性不够,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离实际操作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针对基础研究类、应用开发类以及软科学类等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尚未制定公认的评价原则、标准的评价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流程。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已是形势发展之必然。

(三)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活动开展迫切需要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进步法》规定“科学技术评价制度应当根据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分类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是激励和保护从事农业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积极性,以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也开始由政府主导向政府、科技工作者、企业等多方共同主导,但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评价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必将对评价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再加上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地域性强、研究周期长、容易扩散等特征,这些成果的水平、质量、价值参差不齐。为此,迫切需要标准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活动开展提供技术支撑,科学、公正地对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技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进行确认和评定,促进这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2

三、标准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专家座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方法科学先进、过程周密严谨、数据真实可信、指标设置合理、评定结论明确。

第二是系统性原则。标准按照系统性原则,从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技术指标、效益指标、风险指标等三大方面进行整体评定,避免了指标间的重复,评价内容全面、系统、完整。

第三是实用性原则。本标准是为相关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环节时,主要基于农业科技成果完成方以及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调研来确定的,因此实用性较强。

第四是客观性原则。由于不同类别农业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标准充分考虑到基础研究类、应用开发类和软科学类等各类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指标权重实施客观评定。

第五是协调性原则。标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内容符合现行科技成果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并且与其他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协调一致。

(二)标准制订主要依据

1、标准编写遵循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要求。

2、标准编写内容参考了与科技成果评价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文件等。如《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GB/T 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等等。

(三)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6个部分: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一般要求; (4) 评价原则;

3

(5) 评价内容; (6) 评价程序等。 四、主要工作过程

1、组成标准起草小组

根据国家制修订有关程序和要求,2014年10月下旬,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持召开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制定研讨会。会上,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明确了任务要求,安排了工作进度,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会议研究讨论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初稿,对起草小组在标准起草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及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各单位代表就标准的范围界定、内容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标准内容及评价指标的设定进行了讨论。

2、开展相关调研情况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属于服务业领域的标准,是支撑第三方机构开展成果评价的技术依据。起草工作小组首先针对成果完成方和第三方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主要查阅了我国有关科技成果评价方面的法规、制度、标准和研究论文等,重点参考了包括《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以及相关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技术指标设计等重要资料。

3、标准起草完善过程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评价所需要的信息,完善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总体框架,确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内容以及流程。然后依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等标准编制要求,对《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开展了起草工作。于2014年11月中旬,起草工作小组完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草案)。2014年12月,在北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分别召开了标准草案讨论会,重点对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评价内容和流程提出了完善建议。同时在2015年1月份标准主要起草人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现场验证,修正完善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针对验证所出现的问题,在2015年2月16日组织专家对标准逐字逐句进行了讨论完善,形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关键问题的说明

4

1、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定义

本标准中,农业科技成果定义为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农业科学技术活动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定义为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依照规定程序,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审查与辨别,并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和风险指标。技术指标包括创新性、先进性、知识产权、可行性、稳定性和成熟度等;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风险指标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

3、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评价评价程序包括申请、受理、组织评价和评价报告。 4、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程度不但取决于上述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还取决于给定指标体系下,每一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性。为此,本标准将采用国际最通用、最标准的方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应指标的权重。即,我们将按照德尔菲法要求,邀请相关专家一级指标以及某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分别进行权重打分,然后利用算数平均数方法将这些专家分数进行汇总得到每个指标的相应权重。 六、标准属性的建议

本标准属于管理服务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批准发布。

5

国家标准修订草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zemo46uj238gut0xsx29kcek7hlwh013y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