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1)滑块在C点的速度大小vC; (2)滑块在B点的速度大小vB; (3)A、B两点间的高度差h。
解析 (1)滑块在C点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
mv2Cmg=①
RvC=gR=2 m/s。
(2)对B―→C过程,滑块的机械能守恒,有 1212
mvB=mvC+mgR(1+cos 37°)② 22
vB=v2C+2gR(1+cos 37°)=4.29 m/s。
(3)滑块在A―→B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得
mgh-μmgcos 37°·
12
=mvB-0③
sin 37°2
h代入数据解得h=1.38 m。
答案 (1)2 m/s (2)4.29 m/s (3)1.38 m
1.(2019·山东济宁期末)一物体被竖直上抛,已知抛起的初速度与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的大小之比为k,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空气阻力与重力之比为( ) A.k
1B. kk2-1C.2 k+1k2+1D.2 k-1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大小为Ff,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根据动能定理得,上升1212v0Ffk-1
过程-(mg+Ff)h=0-mv0,下降过程(mg-Ff)h=mv,由题意知=k,联立解得=2,22vmgk+1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2.(多选)(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调研)如图7,固定板AB倾角θ=60°,板BC水平,AB、BC
2
长度均为L,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释放,恰好滑到C处停下来。若调整BC使其向上倾斜,倾角不超过90°,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滑下再沿BC上滑,上滑距离与BC倾角有关。不计B处机械能损失,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物块沿BC上滑的最小距离为x,则( )
图7
A.μ=
3 3
1B.μ=
2D.x=
3L 2
C.x=
2
L解析 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释放,恰好滑到C处停下来,由动能定理有mgLsin θ-μmgLcos
θ-μmgL=0,解得μ=
3
,故选项A正确,B错误;小物块从A处由静止滑下再沿BC上滑,3
由动能定理有mgLsin θ-μmgLcos θ-mgxsin α-μmgxcos α=0,解得x=
3L3
sin α+
3
cos α3
=
LL,小物块沿BC上滑的最小距离为x=,故选项C正
2sin(α+30°)2
确,D错误。 答案 AC
3.如图8甲所示,高H=1 m的桌面上固定一竖直平面内的半径R=0.8 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轨道末端B与桌面边缘水平相切。将一质量m=0.05 kg的小球由轨道顶端A处静止释放,小球落入地面固定的球筐中。已知球筐的高度h=0.2 m,球筐的直径比球稍大,与轨道半径R、平台高H等相比可忽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m/s。
2
图8
(1)求小球运动到B处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求球筐距B处的水平距离;
(3)把圆弧轨道撤去,让小球在桌面上从B处水平抛出。有人认为“为防止球入筐时弹出,小球落入球筐时的动能越小越好”。若只改变桌面的高度,求出该动能的最小值。
12
解析 (1)小球从A运动到B:mgR=mv0
2
2mv0
在B点FN-mg=
R解得v0=4 m/s,FN=1.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FN=1.5 N,方向竖直向下。 12
(2)竖直方向H-h=gt
2水平方向x=v0t 解得x=1.6 m。
(3)小球从B运动到球筐过程 12
由动能定理mg(H-h)=Ek-mvB
212
平抛运动x=vBt,H-h=gt
2
mgx2
联立解得Ek=+mg(H-h)
4(H-h)
1
当H=h+x=1 m时,Ek有最小值,
2其最小值为Ekm=mgx=0.8 J。 答案 (1)1.5 N (2)1.6 m (3)0.8 J
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的问题
1.图象所围“面积”和图象斜率的含义
2.解决动能定理与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
【典例】 (2018·河北石家庄调研)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9所示(竖直向上为正方向,DE段为直线),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t0~t2时间内,合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0~t3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一定为 2C.t3~t4时间内,拉力做的功为
v3
m(v3+v4)
2
[(v4-v3)+g(t4-t3)]
D.t3~t4时间内,小球竖直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在时间轴之上表明速度的方向一直为正,从图象可以看出小球先向上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运动方向一直向上,D项错误;图中
t0~t2时间内小球做加速运动,故合力对小球一直做正功,A项错误;v-t图象中图线与t轴
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而平均速度v=,结合图象中的“面积”可知0~t3时间内,小球的平均
xtv3112v3+v4
速度大于,B项错误;t3~t4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得W-mgh=mv2又h=(t4-t3),4-mv3,
2222
解得W=
m(v3+v4)
2
[(v4-v3)+g(t4-t3)],C项正确。
答案 C
1.(多选)(2019·全国卷Ⅱ,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总等于动能Ek与重力势能Ep之和。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总和Ep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10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由图中数据可得( )
2
图10
A.物体的质量为2 kg
B.h=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 C.h=2 m时,物体的动能Ek=40 J D.从地面至h=4 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
解析 由于Ep=mgh,所以Ep与h成正比,斜率是k=mg,由图象得k=20 N,因此m=2 kg,12
A正确;当h=0时,Ep=0,E总=Ek=mv0,因此v0=10 m/s,B错误;由图象知h=2 m时,
2
E总=90 J,Ep=40 J,由E总=Ek+Ep得Ek=50 J,C错误;h=4 m时,E总=Ep=80 J,即此
时Ek=0,即从地面上升至h=4 m高度时,动能减少100 J,D正确。 答案 AD
2.(多选)(2019·大连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11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