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析】从第一个点可以引出8条线段,第二个点可以引出7条不重复的线段,……, 倒数第二个点可以引出1条不重复的线段,把这些线段条数相加就是构成线段的总条数.【解答】解:8+7+6+5+4+3+2+1=36(条)
即,在一条线段上共有9个点,则这9个点可以构成36条线段.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通过数线段找规律,线段上的端点为n,线段中共有线段的条数为:1+2+3+…+(n﹣1)或n×(n﹣1)÷2.
1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一个圆柱体的木块截成两个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木块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底面积.据此判断.
【解答】解:把一个圆柱体的木块截成两个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木块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底面积.
因此,把一个圆柱体的木块截成两个圆柱体,这两个圆柱体木块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一个底面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以及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及应用. 三.选择题(共5小题)
16.【分析】出勤率是指出勤人数是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出勤率=×100%,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0.92×199% =92%
答:出勤率是92%. 故选:C.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 17.【分析】出勤率=
×100%,所以出勤率的高低决定于出勤人数和全体人
×100%
数的比,全体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出勤人数越多,出勤率越高.全体人数越多出勤率越高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答】解:出勤率=×100%,所以出勤率的高低决定于出勤人数和全体
人数的比,A、B、C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决定出勤率大小的因素及出勤率的求法.
18.【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因为截成的段数×每段的长度=铁丝的长度(一定), 是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
所以把一根铁丝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截成的段数和每段的长度成反比例; 故选:B.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19.【分析】设底角的度数为x,表示出顶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2x, x+x+2x=180, 4x=180, x=45; 答:底角是4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基础题.
20.【分析】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2,所以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36×2÷18 =72÷18 =4(厘米) 答:高是4cm.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三角形的面积不要忘了除以2.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分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2)、(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解答】解:(1)46×=46×=4×= (2)
=×+× =×(+) =×3 =
(3)240×(
)
×
=240×+240×+240× =60+40+30 =130
【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2.【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1.5x=4.5×8,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5求解;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x=时除以求解;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2.6x=4×0.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6求解;
×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3x=0.15×10,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求解.
【解答】解:(1)4.5:x=1.5:8 1.5x=4.5×8 1.5x÷1.5=36÷1.5 x=24; (2)
:x=
x=
×
;
x÷=
x= (3)
2.6x=4×1.3 2.6x÷2.6=5.2÷2.6 x=2; (4)
3x=0.15×10 3x÷3=1.5÷3 x=0.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注意等号对齐.
五.操作题(共1小题)
23.【分析】根据题意,半圆的周长等于半圆所在圆周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直径的长即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3.14×24÷2+24 =3.14×1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