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1发端QPSK星座图 图5-12发端QPSK眼图
图5-13收端QPSK星座图 图5-14收端QPSK眼图
分析:QPSK调制解调中,是对2个比特进行相位调制,因此,基带调制后的波形会出现相位跳变,因此在收端眼图中可以看出初始的相位有4种。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QPSK调制时,使用图5-1的对应方式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而使用图5-2的对应方式可以正常工作。
其实在Modulate.vi模块前面板中,有QPSK映射关系的提示,但我们在更改后面板程序时没有注意到,而直接将实验一中的映射关系搬到了实验二中,导致我们迟迟没有出现正确的实验结果。
由于映射关系错误而导致的解调错误的原因,个人认为是由于后续解调程序(如文本
翻译),均是按照如图5-16的映射关系进行编写的,而我们采用错误的映射关系,导致文本翻译等程序出现错误,因此最终导致最后解调结果的错误。
图5-15QPSK错误映射关系 图5-16QPSK正确映射关系
六、扩展问题
1、发送端与接收端USRP参数的配置都有什么意义?
答:参数配置可以设置信源的类型、文本的内容以及PN序列的长度;调制参数界面可以配置调制类型、采样率、过采样率等参数;滤波参数界面用来配置脉冲成型和匹配滤波器的相关参数,例如滤波器类型和滤波器长度等。前面板右上角可以观察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星座图。前面板其余的部分用来显示接收端的各种信息,包括当信源为文本时解调后恢复的文本内容;当前的信噪比以及实时的误码数、接收点数和误码率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解调前的I/Q数据;根据信噪比和误码率生成的误码率曲线。 2、USRP参数的设置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采样率、过采样因子要尽量大,但又不能过大,如果采样率、过采样因子过小,会导致发射波形失真;如果参数设置过大可能导致程序运行缓慢。载频必须在900MHz到1.5GHz之间,这样才能保证接接收端收到最好的效果。接收端捕获时间会影响接收端接收文本的长度,但捕获时间超过一定限制时,接收到的文本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发送端实际并未发送出完整的文本。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初步掌握了USRP的一些使用原理,并结合实验一的调制解调过程,完成了在真实无线信道环境中的BPSK、QPSK调制、发送、解调。
虽说实验二难度较实验一较低,但由于USRP和labview的一些工作原理和具体过程仍然有些不是很了解,所以一些子程序的连线过程基本就是按照实时帮助中的提示进行的,无
法完全掌握程序的精髓。
这两次labview实验确实有点超出我们的水平,实际的效果我认为并不是很理想。但还是辛苦各位出题的老师,感谢你们的耐心讲解和指导,我们还是在实验中有所收获的。
八、参考文献:
[1] LabVIEW宝典/陈树学,刘萱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2] LabVIEW程序设计教程/江建军,刘继光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