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正向激励不充足。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政策工具的使用者和执行者,其福利待遇及晋升机制等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在科层制的政府组织形式下,公务员职务职级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层级高的职位比层级低的职位更难晋升,越往上晋升难度越大,尤其在跨越层级时,升迁难度更大。而且晋升竞争激烈,晋升岗位往往较少,名额有一定的限制,这都影响着职业晋升的难度。据统计,绝大部分县域公务员在晋升过程中存在“科级天花板”,提升到县处级概率小。并且工作年限越长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长期以来,一些乡镇干部,虽在基层工作多年,但工资待遇增幅小,升职空间有限,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从而产生“为官不为”等问题。
三、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治理
“为官不为”包含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担当能力、信念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导致他们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治理“为官不为”需要构建多方面、立体化的长效治理体系,增强正当性和问责性,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强化党性观念,加强自我修养。从思想上武装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领导干部要保持初心,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首先,加强思想观念教育,端正思想认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党性观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增强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的政治定力,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路线,引导鼓励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准确掌握民意,提高宣传、组织、引导群众的水平,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后,提升政治理论修养。各级党员培训机构要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党员干部能够真正深入精准地领会国家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解决“当官应当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
(二)提升担当能力,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历史重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勇于作为、积极担当是其必备的素质,也是党员的政治品格和本分。首先,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涵养忠诚根基。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必须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其次,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当今处于知识更新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这对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通过定期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个人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确保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跟上时代节奏,更好地应对各种工作任务和挑战。最后,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头等大事,严查自身是否存在懒政等作风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责,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善于利用新思维、新方式开展工作,真正为人民掌握好权力,用好权力,积极勤政,推动发展。
(三)明晰职责界限,确定权力清单。厘清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政府部门职能进行系统整合,梳理部门职权,确定权力清单,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权责清晰、全面覆盖、上下联动、无缝对接。首先,注重构建统一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权力清单结构体系,权力清单内容要全面化、具体化。全面化是指权力清单应当全覆盖各层级、各部门、各领域的公权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顶到底。具体化是指权力清单的内容应当具体而准确。在此基础上创建层级分明、详细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厘清责任界限,明确责任内容,完善责任链条,保证领导干部知责思为、履责尽为、尽责有为。其次,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合理确权勘界,依法厘清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依法理清楚各地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不同权责,使得各权力主体的职权界限分明。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科学配置权力,使权力和责任处于平衡统一的状态。建立权责清晰、程序严谨、监督管理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解决领导干部怠惰、懒散、松懈等突出问题。最后,严格执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根据领导干部的本职责任,督促其合法行使权力并依法严格追责,推进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四)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容错问责制度。完善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进行明确界定,确保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有权必有责,有效问责并允许适度容错。首先,制定惩罚措施,提供法律依据。加大追责力度,增强可操作性,保障政策法规真正落实到位。其次,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实施问责追责等约束机制,通过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严格执行,明晰责任清单,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明确在行政管理实践中领导干部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使追责内容具体化,问责范围清晰化,清除模糊地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有责要担当、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于违反工作纪律、拖延待办、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领导干部进行追责,并把责任追究结果向社会公开,把未完成的责任清单记入懒政者档案,倒逼领导干部既勤又廉,以确保公共权益得到平等维护。最后,正确运用容错机制,鼓励担当,容忍失误。明确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和任务,在政绩考核中加大对“为官不为”的打击力度,合理采用制度调配进行惩戒,科学界定容错的明确界限,把改善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切实鼓励勇于创新者,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鼓励他们探寻工作新思路,创新发展新模式,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
(五)构建科学考核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科学的考核体系有助于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不仅能强化其责任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其政治素养和行政管理水平。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选贤任能,择优录取,真正意义上实现让能者上、让平者让、让庸者下、让劣者淘汰。首先,建立多维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机制,实现考评结果与培养教育和评先树优紧密结合。其次,创新考核方式,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入户调查、群众评价、线上评价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体系。最后,强化监督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以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为主,并辅助以必要的媒体监督,把政府监督和广大群众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问责机制,利用“民评官”的考核方式,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关键指标。
(六)优化激励机制,完善晋升制度。建立完善的组织激励和管理机制是发挥领导干部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拓展晋升通道,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首先,建立奖勤罚懒的机制,实现政绩升迁与工作绩效挂钩,并将其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其次,完善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制度,实现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把有限资源向长期在基层一线艰辛工作而且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倾斜,在工资补贴、待遇奖励、抚恤救助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最后,合理提高领导干部的薪酬待遇,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工资,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生活保障,落实津贴补助、住房等政策,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应给予记功颁奖等奖励,通过比照发放特殊岗位津贴等方式提高其经济待遇,鼓励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其勇于担当作为。
同志们,当前,国家的廉政体系建设逐渐进入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也逐渐向纵深发展,要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从严治吏、依法依规治吏。根治“为官不为”,要从全面、从严、治理等三点上持续用力,标本兼治,建立全面长效的治理体系,推进新时代党的全面建设,使党政工作成效真正惠及民生福祉。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在2023年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上的专题党课讲稿(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