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把自己的实际想透,把握针对性。倘若自身的情况都搞不清楚,就会心中无数,手上难有招,脚下难有路。如果提出来的办法不合实际,没有针对性,再好的方案也没用。所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认真梳理,做好调研,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要把握得全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现在的状况,还要了解过去的情况;清楚哪些工作走在前列,明白哪些工作落在后面。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一问三不知。要把握得客观。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能定量分析的就用数据说话,不搞差不多就行。要把握得深入。光看到表象,看不到实质,这不能叫深入。正如书记强调的,要学会点穴法,把纷繁复杂的事务表象分析清楚之后,不仅要找到部位,更要找准“穴位”,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以上四个层次都想透了,在此基础上再集思广益、请示汇报,改革创新的路径、目标、办法、措施也就都出来了。
其次,是说清,提高影响力。想透了还要说清楚。“想透”是思维的深入突破,“说清”是思想的表达,想透了以后,把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表达清楚,把理论背景、现实意义、思路对策讲解透彻,才能做到步调一致、同心同向、形成合力。
一是向群众讲清楚。我们的很多工作是靠群众干的,更是为群众干的,在座的同志,很多都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多讲“群众话”,办起事来才会顺风顺水;反之,“官话套话”讲了一大篇,群众可能根本听不进去,“小事”都办不成。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善于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等,既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又有画龙点睛之效。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越是这样,越要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清楚,避免群众误解。近年来,各大媒体通过一张图解读重大政策文件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还是以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例,《决定》全文超过两万字,人民网通过一张图,将其浓缩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15个改革要点,改革、深化、党、人民等13个关键词。《意见》凝练到一张图上,就是“四个坚持”“五大目标”“四个原则”“三个意义”,如何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有何总体考虑,有何突破,这些形式,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群众一目了然。从这个层面讲,“说清”也是一个把改革的“好处”展示给群众,让群众能够一看就懂、一听就通的过程。
二是向上级讲清楚。改革创新的思路、想法,要及时对上汇报,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的支持。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试点,其中蕴含大量的机遇、政策、资金等,这就要求在对上对接过程中,及时掌握国家和省、县全面深化改革新政策、新动态、新要求,并把县实际与上级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否则,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再怎么争取也争取不来。另外,对上争取的过程中,靠的是科学的分析、精准的对接和执着的态度。去年以来,我们先后争取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重大改革试点,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劲。在争取互联网平台税收政策试点落地过程中,书记更是亲自部署、亲自研究、亲自协调,多次向、书记汇报,我们也多次向县委报告工作。今年,我们印发了《关于建立“顶格推进、清单管理”制度狠抓改革落实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争试点、创试点制度,要求改革办要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梳理上级拟部署的改革试点线索,及时了解、积极对接,同时各单位将推进改革过程中探索创造的相对成熟的创新改革经验做法,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更多更有分量的改革试点在县落地。
三是向社会讲清楚。省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典型发现、培育、总结、完善、推广等工作机制,这项举措是进一步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有效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引导各方面解决“劲往哪里使”的问题。在这方面,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开门搞改革”,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成立智库,定期组织交流咨询会,为我县改革发展现场把脉。今年,又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本地典型和外地经验。这些举措,有效扩大了全社会对我县改革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了各领域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各部门抓改革、推典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改革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不管哪个单位,只要有好的典型,欢迎大家向改革办推送。
最后,是干实,提高执行力。想透了、说清了,最终还是要落脚在干实上。就是想好了思路,把大家组织起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和奖惩措施,用改革的方法抓落实,把事情干成,干出实效。梳理起来,有很多干实的方法,这里重点谈四个方面。
一是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总的方案确定之后,就要压实各方面责任,列出任务清单,形成路线图、时间表。近年来,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在正文后面都附带一份清单,逐一列出任务名称、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参加单位、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限。这样,什么任务谁来干,什么时候完成,取得什么效果,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比如,今年我们印发的《关于建立“顶格推进、清单管理”制度狠抓改革落实的通知》,就分别针对县委深改委、专项小组、改革任务牵头单位、县委改革办四个责任主体,制定了x项任务,并明确时限要求。制定的《县委深改委2023年工作要点》,对落实省委九大改革攻坚行动x项任务、县委“六场硬仗”x项任务、新争取的x个改革试点任务、要打造的x个典型,全部列出清单、制定台账,挂图作战、定期督导、销号管理。目的就是为了压实责任,更有效地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二是顶格协调,提格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对改革统筹协调、方案质量、利益调整、督促落实有直接责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对重大事项,改变过去按照传统行政层级“由下而上”逐级协调向上推进的工作流程,探索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最大化提高决策效率。书记也多次提出,比较紧急的重要事项,部门的同志可以直接向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汇报,而不必层层请示、层层汇报。从去年开始,县委深改委会议定期听取各专项小组汇报,我们参照其他县做法,由原来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改为县委常委同志汇报,效果就不一样,这就是顶格处理带来的变化。所以说,在推进重点难点工作过程中,大家要善于借势,顶格协调推进,更高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如果你觉得一项工作非常重要,那就找合适的机会,邀请领导出面部署强调;必要的话,请上级领导过来调研指导,甚至争取承办现场会,以此来促进工作开展。如果你觉得一个文件、一个方案非常重要,那就向领导建议提交单位班子会议、县政府甚至县委有关会议研究审议,特别重大的还可以提交县委全委会审议讨论。另外,领导的肯定和褒奖固然是我们可以借以顶格推进工作的一种势,有时候批评和鞭策也是,特别是虽然事是正确的、但大家步调不一致的时候,上级领导一句严厉的批评,就是一把尚方宝剑,用好了就能倒逼大家迅速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打开局面。
三是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当前,各项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往往不理想。这时候就要突出重点,试点先行、龙头带动、典型引领等,这些体现的都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比如,兄弟县发起的4个攻势,就是聚焦城县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确定的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特别是突破平度攻势,抓住了缩小发展南北差距、加快北部区域崛起的关键,是从战略上对两地的最大赋能。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大家明显感觉到我们的发展状态不一样了,各项工作开始起势了。再比如,面对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县委确定了两个“一号工程”,一个是深化拓展“xx经验”,一个是“双招双引”,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这两项工作上,集中发力,集中攻坚,这两项工作突破了,局面就打开了。又比如,去年在优化村庄建制过程中,xx镇打响了撤并村委会的第一炮,为全县面上推开积累了经验;xx镇率先以整镇推进的模式完成建制优化,为其他镇提供了样板,充分发挥了试点引领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工作,道理也是一样的。
四是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有协同观念,这是“想透”;出台科学的协同方案,这是“说清”;最后还要协同推进,这是“干实”。在这方面,我县作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比如,换届以来,县委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分工模式,建立四大班子协同工作机制,县委抓面、政府抓线、人大政协抓重点,使原来一两人的“单兵作战”变为“大兵团”的“协同作战”,实现“1+1>2”的效果。再比如,城县内涝问题,每到雨季,一场大雨就容易开启“看海”模式,城县排涝,不单单是个地下管网问题,而是涉及住建、规划、水利等多个部门,排涝是一套完备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合力,这才有了“海绵城县”这个概念,让城县像海绵一样,调控内涝,雨季时吸收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在干旱缺水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又比如,诸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每一项具体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但实施的主体是农村农民,如果不统筹谋划,今天这个部门要求把道路硬化,明天一个部门要求改厕,后天又有部门要求挖路下管道,基层能不怨声载道?这样的话,好事怎么可能办好。所以,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避免“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打转转”“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注重增强各项改革创新举措之间的有机耦合,这样才不会一叶障目、因小失大,才能蹄疾步稳地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以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水平专题党课讲稿(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