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公民权利教学设计(优选推荐十七篇)(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3-11-03 本文由追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谋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整体感知

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本文也是一部小说,那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环境、情节

追问: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别是什么?

明确:环境: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社会 情节: 人物:奥楚蔑洛夫

2、分角色再次读课文,理清楚故事的情节。注意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读出正确的语调和情感。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2、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上,态度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变

追问: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六次宣判,五次变化。依据是狗主人是不是将军。

不知谁的狗 1.疯狗 3.下贱胚子 5.野狗

将军家的狗 2.小狗 4.名贵的狗 6.怪伶俐的

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

明确:本性不变,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4、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五、分析主题

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必须要变。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他要在那种黑暗、腐朽的社会得以生存,采用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生存方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不敢得罪权贵,包括权贵家的一条狗,只好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是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必然产物。他虽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延伸:

契诃夫塑造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我们应该鄙视、唾弃这类人物。

六、课堂小结

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的平常小事,但契诃夫却从这件小事中挖掘出了整个社会的大问题,这也是契诃夫小说的最大特色,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来揭露社会实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应该有一颗敏感善思的心。

七、布置作业

文章结尾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左右。

篇15: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去过草原吗?谁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草原或自己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交流一下?

2.播放歌曲《天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出示课题,教师导言: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美、人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

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3)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4)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翠色欲流……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朗读体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

(7)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1、师朗读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2、出示片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人教版公民权利教学设计(优选推荐十七篇)(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人教版公民权利教学设计(优选推荐十七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fanwen/15360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