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篮球、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用手指顶转篮球的演示,告诉学生能不停的转是由于对篮球做了功、旋转的篮球有机械能。从而引出本章知识点---《功和机械能》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那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引出本节课--《功》
二、新课教学
1、物理学中的功
(1)用多媒体播放叉车托起物体的过程,介绍力学中的功,并直接给出力学中做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用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做功的认识。并让学生举些做功的例子。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给出课本中两幅做功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不做功的情况分析
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结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得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劳而无功)
(2)有距离S,但力F=0(不劳无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垂直无功)
随堂练习(自由抢答):
(a) 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b) 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 (c)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d)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加深学生对做功和不做功的理解)
4、功的计算
(1)功的大小: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2)功的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3)例题: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取10N/Kg)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甲 乙 丙
五、课后作业:课本64页1、2、3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物理八年级下功与机械能知识点
功
一、力学中的功
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
没有做功的情况:
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与力的方向垂直④惯性不做功
二、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做功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功②相同的功比较时间
汽车牵引力功率:P=Fv(匀速直线运动)
动能与势能
一、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动能主要与速度有关)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主要)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E =mgh)
2.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影响弹力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一个最大,一个最小)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上课专心听讲
上初中物理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
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初中物理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
重视知识应用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
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物理距离是什么意思
距离的概念与位移的模(或大小)并不完全相同。由于位移是不同时刻(运动起始和终结两个时间点)的同一物体(在质点力学下指的是质点)所处位置的矢量差,其模对应的这一位置之间的连线长。其中由于位移与不同的参考系相关,而不同的参考系可能对应的状态不同,从而带来的问题是不在同一时刻下的坐标空间两点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理过程的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而在现实世界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譬如北京和伦敦隔了八个时区的距离,但是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系,一个物体经历八个小时从北京的经度移动到伦敦的精度,该物体的横向位移大小为零。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 焦耳(J)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人教版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优选推荐十二篇)(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