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充分小,以减少对器壁的轰击;低气压情况,为保证辉光放电,极间距离应大些,但又要考虑间距过大引起的电场的边缘效应。 (6)气压和射频功率
气压和射频功率对刻蚀的影响有其内在联系,两者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决定其刻蚀机理,以及活性粒子和离子形成的速率和自偏压等。
80sccm 50sccm55Etching rate(nm/min)50454035302520406080100120140160Pressure(mTorr)
气压对获得各向异性刻蚀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在较高的气压下,刻蚀速率的增加往往是由于活性粒子的增多,因而也增加了活性粒子的各向同性刻蚀。与此同时,高气压使自偏压降低。自偏压是决定离子溅射刻蚀机理的关键参数,对于反应离子刻蚀来说,存在一个工作气压范围,超过这个气压范围时将会出现严重的钻蚀。与增加气压的影响相似,提高射频功率也将使离子对活性粒子的比例增加,并伴随着刻蚀速率的提高。利用较高的射频功率,可以获得较高的自偏压,
它可以补偿由于增加气压而使刻蚀的各向异性消失的情况。自偏压Vdc与气压p和射频功率W具有指数关系,表示为
ap?Vdc = C exp??? ?W?其中C和a是常数。
5550Etching rate(nm/min)45403530252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RF Power(w)
(7)射频频率
射频频率对等离子体刻蚀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高频下(通常为13.56MHz)得到的刻蚀特性可能与较低频率下(通常为100~400kHz)的不同。频率能影响离子的轰击能量、保持稳定放电时的电压,并且也影响到有关的化学反应过程,特别是聚合速率。在没有复合机制的情况下,低频时具有的较高碰撞将导致高的刻蚀速率和各向异性;但当存在复杂化学过程时(例如在CCl4中刻蚀Al),低频下容易获得各向同性刻蚀,而在较高频率下可得到各向异性刻蚀。这是由于高频下聚合的趋向增加之故。
总结: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的优劣判据:
1、尺寸控制的均匀性
片内均匀性----包括高密度区及大的稀疏区域,微负载效应通常会产生均匀性问题;
片间、批间的均匀性提高也是大生产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2、选择性(Selectivity)
被腐蚀材料与掩蔽层(通常是光刻胶)的选择比是最需要考虑的,因为它影响CD,剖面形貌控制,以及胶的厚度。 另外还要考虑对被腐蚀材料衬底层的选择比。 3、较高的腐蚀速率(High Etch Rate)
为保证较高的出片率,要求获得较高的腐蚀速率,通常在腐蚀速率和其它参数之间有些矛盾,如:较高的腐蚀速率可能会降低选择比,增加损伤等,但是,对于深刻蚀,这是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4、剖面形貌控制(Etch Profile Control)
通常我们希望得到各向异性的剖面,即剖面接近于垂直,一
般要求88-90度角。随着多层结构和高深宽比结构的出现,剖面控制更为关键。 5、低损伤(Low Damage)
对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系统,如ICP, ECR等,由于等离子体的强轰击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高的等离子体能量会在硅表面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电损伤。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也会使晶格结构产生机械损伤。降低刻蚀损伤对表面微机械的薄膜结构更为重要。 6、侧壁钝化(Side wall Passivation)
无论在腐蚀过程中还是在腐蚀后,侧壁钝化都相当重要。在等离子体腐蚀过程中,光刻胶中的碳与腐蚀气体及反应副产物结合,在侧壁产生聚合物类物质,高深宽比刻蚀利用它进行侧壁钝化,从而实现陡直刻蚀,但是刻蚀后如何将这些聚合物及杂质彻底去除干净也是一个挑战。 7、残余物的去除(Residue Removing)
在反应腔体侧壁沉积一定的残余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需要经常进行清洗,所以它又是一个新的沾污源。控制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RF功率,背面冷却及工艺压力等。 8、后腐蚀(Corrosion)
后腐蚀是金属腐蚀面临的重要问题。当腐蚀后的硅片曝露于
空气中时,残留在胶中的氯离子会吸收大气中的水份,生成HCl,又马上腐蚀 Al等其它金属。所以腐蚀后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9. 刻蚀面光洁度
与高宽比轮廓不同,刻蚀面的平滑程度的制约因素更多,也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用途,它又是关键的。
上述各种特征技术中,刻蚀速率、均匀性、线宽控制、选择比和各向异性能力对高深宽比刻蚀是最关键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第六讲 等离子体刻蚀 - 图文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