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组织行为学133984222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斑斓华裳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组织行为学 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 是帮助管理者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研究群体心理行为,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的艺术 研究领导心理行为,提高领导水平和效能 研究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

闵斯脱博格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如何改善工作条件,以减轻疲劳 \\创造心理条件,发挥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心理氛围

人群关系理论的提出源于霍桑实验,创始人是美国哈拂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

结论:工资不是企业员工的唯一追求,他们还有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需要。

在正式群体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管理者应该重视其作用。 管理者应该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为了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训练管理人员,使其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意义: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高到首要地位,从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管理理论 . 在美国心理学界公认梅约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莫里诺。社会测量法主要用于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以及团体结构的测定。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填写问卷方式,让被试者根据好恶感对伙伴进行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用图表表示出来,这

样就可以使人们对群体中各成员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X理论,经济人假设,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社会人假设,员工的社会心理需求才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不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而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具体视环境而定。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人们愿意实行自我表现管理和自我表现控制来完成应该完成的目标

复杂人假设,人的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会随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组织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条件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与动机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整体的反映 。它是以感觉为基础,但比感觉更丰富,更具整体性。 人际知觉指个体对他人,对自己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判断过程 影响人际知觉因素:被知觉者,知觉者本身,直觉情境 自我概念的构成要素

物质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容貌/身材/风度/健康等物质机体的认识

社会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名誉/财产及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知

精神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准等内在精神素质的认识

自我认知的途径

(1)以他人的评价为参考点

(2)通过分析活动的结果认识/评价自己 (3)社会比较

自我认知在管理中的运用:自我实现预言 ;信念会影响感觉和行动,并最终变成现实 一、第一印象效应

?

是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初得到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最大

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

指对个人某一方面属性的印象好坏而影响其他个人属性和特征优劣

的判断。 三、定势效应

?

指对某些特定人群较为简单化,固定化的看法,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

象的知觉发生强烈影响。 四、投射效应

?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

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五、自我中心效应

对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人们常常有自我夸大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效应。

凯利(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他认为分析判断某个人的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 一致性(consensus):指所有人都有类似的行为

? 一贯性(consistency):指在所有不同时间,这个人都有类似的行为或情况发生

?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指个体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心理结构:

1.认知: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构成态度的情感和意向的基础。

2.情感: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在态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行为意向: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行为意向是态度的最终结果。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指对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个人的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凯尔曼的态度转变与形成三阶段论

1. 服从阶段: 或是出于主体的意愿,不知不觉地模仿;或是受到群体规范的压力,从而产生的服从行为。

2.同化阶段:同化也叫认同,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保持一致。

3.内化阶段:人们已把情感认同的态度同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形成了新态度。 改变态度的途径

1.劝导说服改变态度:改变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是转变职工态度的基础,而认知改变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教育和劝导说服。 2.

参与改变: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性质,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

改变他的态度。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可以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类。所谓主动型的是主动地介入群体活动,他们参与政策的制订,

参与权力的推行,自觉遵守群体的规范等。所谓被动型的人是被动地介入群体的活动,他们服从权威,服从别人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等。

3。规范改变:利用群体规范的强制力,约束力,或者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迫使目标对象去了解劝导者发出的信息,促使其改变态度。 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从而使个体正常的生理和/或心理功能得到改变。 压力与工作绩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个性的形成:遗传,后天 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为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低 压力或唤醒水平 高

绩效水平

简单任务 复杂任务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组织行为学133984222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组织行为学1339842221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60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