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总体设计依据
履带式底盘是机器的重要部件,它对整个装置起着支撑作用。所以根据现有工业的履带机械(挖掘机)再结合农用的履带(拖拉机)对整个装置进行较完整的配合与加工等一系列的设计。 2.1.1 设计要求
在现有的机械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实际的要求,应满足结构的紧凑及其配合的合理。同时,要对应该计算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计算,但是实际的情况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实际作为标准结合计算的数据进行综合考虑,争取找到比较好的方案和结构。
本设计采用现在相关工业机械上的一些底盘设计与实物作为参考,综合考虑底盘结构,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地域都可较好的支撑机体使其可以正常的工作。本设计对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的特殊结构设计,使整个底盘结构较好的适应多山的环境。 2.1.2 设计内容
(1)产品的用途估计;
(2)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参数的确定; (3)履带底盘结构分析及其确定; (4)行走装置的设计;
(5)履带车辆相关性能的计算和确定; (6)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
2.2 产品的用途
本次设计的履带底盘是对相应小功率农用机械使用的。目前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在半干旱及干旱条件下使用,比如用在烟草、油菜等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平台上。一些地区,如山区,丘陵等难以行走的复杂地面有着较好的普及潜力。同时,它可以提高相关作业的效率,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3 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主要技术参数
这里参照小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设计的指标及参数,见表1。
2.4 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在保证正常工作条件下,其结构尽可能的简单方便。同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本次设计采用六角螺母的定位方法,使其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同时结构也紧凑的连接,初步达到设计的目的。还有,对于履带转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主动轮的运动,采用单边离合的方式,以某一边为中心进行转向。
表1 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与技术参数
Table 1 Crawler type walking chassis design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参 数
1 整机重量 kg 600 2 行走速度 m/s 0.5~1.5
3 驱动轮半径 mm 约108 4 发动机的功率 kw 8左右 5 履带高度 mm 360 6 底盘轴距 mm 860 7 底盘轨距 mm 450 8 履带板宽 mm 200 9 底盘高度 mm 400
3 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与选择
3.1 行走底盘方 案
3.1.1 履带式底盘与轮式底盘的比较
底盘可以分为履带式与轮式,轮式底盘运用较广,但是它的牵引附着性能差,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具有轮
距调整方便、轴距长、质量分配均匀、充气轮胎有减振性,行驶中地面仿形性好, 振动小、运输速度快,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不适于低湿地作业。而且,引进国外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价格和维修费用都较高。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机重一般在5500~8500kg, 接地面积比履带拖拉机小,因此接地压力较大,土壤易板结,不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作物的生长,即使经过深度翻耙,依然会保持碎小的板结硬块, 土壤的显微结构遭到了破坏。履带式底盘牵引附着性能好,单位机宽牵引力大、接地比压低、越远性能强、稳定性好,结构紧凑,容易操纵,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使用时性能显著。两者比较采用履带式底盘更加适应多山的地貌特征。
履带底盘又分为金属履带底盘和橡胶履带底盘。金属履带拖拉机牵引力大,适合重负荷作业(如耕、耙等),接地比压小,对农田压实、破坏程度轻,特别适合在低、湿地作业, 而且除田间作业外, 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用作推土机, 综合利用程度较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在潮湿和砂性土壤上行走装置,如支重轮、导向轮、托带轮及履带板(俗称三轮一板)磨损较快, 维修费用高,作业速度较慢,随着公路网发展,金属履带拖拉机转移越发困难,使用不便。
橡胶履带拖拉机采用方向盘操纵的差速转向机构,可控性强,机动灵活,转弯更省力,履带接地面积大,并有减振效果,乘坐舒适,由于接地比压低,对地面破坏程度轻,尤其适于低湿地作业,并可大大提高作业速度,改善道路转移适应性。橡胶履带寿命长,维修保养费用和转移运输费用低。在开荒、改造中低产田、沙壤土质地区,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其缺点是初置成本高。 3.1.2 方案的确定及总体设计
依据轮式与履带机械的特点,及其以上所叙述的比较分析,综合考虑后得出本设计采用橡胶履带进行底盘设计,并且采用传统模式的设计方法。
根据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理论,对履带式行走底盘的驱动行走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完成了履带底盘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和力学的计算。(相关计算见后面第4部分)
3.2 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
3.2.1 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如图1所示。
1-履带;2-驱动轮;3-托带轮;4-张紧装置;5-缓冲弹簧;6-导向轮;7-支重轮;8-行走机构;
1 - Track; 2 - Driving wheel; 3 -Towing wheel ; 4 -Tensioning device ; 5 - Buffer spring; 6 - Guide wheel; 7 - Roller; 8 -Walking mechanism;
图1 履带底盘结构图 Figure 1 Crawler chassis structure
履带行走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行走机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
履带与地面接触,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当马达带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 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 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 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 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整机履带行走机构的前后履带均可单独转向,从而使其转弯半径更小。 3.2.2 履带
履带工作条件恶劣,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耐磨性能要求良好,质量较轻以减少金属的消耗量,并减轻履带运转时的动载荷,履带和地面要有良好的附着性能,保证能发出足够的牵引力,还要考虑减少行驶及转向的阻力。根据设计方案,本机初定整机质量为600kg,选择橡胶履带总条数为2条。
履带支承长度L,轨距B和履带板挂宽度b应合理匹配,使接地比压,附着性能和转弯性能符合要求。令L0表示为接地长度,单位m,h0表示履带的高度,单位m,G表示机器整机重量,单位为kg。则有经验公式知:
L0?1.073G?1.07?3600?0.832m 取L0?830mm
L?L0?0.67h0?830?0.67?360?1070mm L0?1.2~1.4 取B?450mm Bb?0.18~0.22 取b?200mm L0 履带节距t0和驱动轮齿数z应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在此情况下,尽量选择小的数值,以降低履带高度。
根据节距与整机重量的关系:t0?(15~17.5)4G,
其中t0的单位为mm,G的单位为kg。则t0?(15~17.5)4G?108mm
令L'表示履带全长
则L'?2L0?zt0?12?6?108??~?t0?2??2?830??0.67?108?40?2272.52mm 2?23?2根据计算的与实际的资料,选择履带宽为200mm,总长2300mm。 3.2.3 驱动轮
在履带作业机械上,多数都是把驱动轮布置在后方,这样布置的优点是可以缩短履带驱动区段的长度,减少因驱动力造成履带销处的磨擦损失,延长了履带的使用寿命,且不易造成履带下部拱起,避免了转向时履带脱落的危险,有利于提高行走系统效率。驱动轮中心高度应有利于降低重心(或车身)高度和增加履带接地长度,改善附着性能,因此驱动轮高度应尽量小。本设计选择驱动轮后置,齿数为z?6,如下图所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