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8 本文由年華已逝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

第一章 遥远的图景——原始及先秦绘画

教学建议:

1.通过学习旧石器时代最早艺术品的造型,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绘画艺术的特点—以线条为主要造型。它分涂绘和磨刻两种,并具有抽象艺术形式的特点--对称、均衡等。 2.通过介绍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的形式,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绘画艺术形式—岩石、壁画、漆画和帛画。

要追溯中国绘画的最早起源, 一般来说有两种途径, 一是文献著录,二是考古发现。唐人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说:“无以传真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句话表明文字和绘画的起源,即文字起源传达意义而绘画则起源于再现形象,它们两者的分离标志着绘画的诞生。

一、石器、玉器刻纹和彩陶装饰纹样

旧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最早艺术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离现在约5万年到1万年前。

这时期出土的艺术品主要是人工制品石器。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人们掌握了打制和研磨的两种方法,发现了对称、均衡、色彩等美感形式。

新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即约1万年到4万年前,磨制、钻孔、凿刻、抛光等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们发现石器除了满足于人们的使用需要之外, 还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如色彩、光泽、质感和各种形状的具有审美特性的石器艺术品。

1.在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石铲为人类最早时期、最重要的绘画性资料,其表面刻有兽面纹。参照书1页兽面纹玉錝

图1 兽面纹玉錝

2.接着出土了玉器,玉器种类很多,其功能也从实用中分化出装饰和礼祭的作用。它在形式上的特点: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构图均整、形象具有威慑力。

制陶工艺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性之一。在众多出土的石器遗址中,最早、最具有代表性重要遗址是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中游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有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半坡类型的彩陶:

半坡类型的彩陶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临潼、华县、渭南等地区,装饰纹样主要有三角形、斜线纹、波折纹、人面纹、鹿纹、蛙纹、鱼纹等均为黑绘。较出名的有西安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参照书2页)。

图2 人面鱼纹彩陶盆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面绘画形象, 其特征人面被画成圆形, 双眼呈横线,鼻子则像是挂着的三角形,而嘴巴两侧的两个大三角形表示两尾鱼,它的含义有两个,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半坡人的图腾;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原始巫术图像,用以祈求捕鱼丰收。

在半坡彩陶中,已经有出现了从单独纹样图案组织到二方连续纹样的绘画对比手法如,有一种黑纹样,即三条鱼口尾衔接绕盒一周,描绘简练、概括。(参照书2页)

图3 鱼纹彩陶瓶

在以后的发展中, 鱼纹逐渐抽象化,成了装饰性的几何性符号。 如三角形、菱形纹、波折纹、网状纹、斜线纹。其审美特点是既简朴又粗犷,在二方连续中形成线面阴阳、虚实、疏密的对比关系,节奏感很强。这些可贵的对比手法在原始社会后期非常普遍,为以后独立绘画的出现奠定了审美基础。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形成于5000年前,前后延续近两千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可分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形状多样, 装饰丰富活泼,可以代表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最高成就。

石岭下类型:

石岭下类型彩陶纹样有几何形和动物纹两种。几何形纹有同心纹、圆纹、波浪纹、动物纹、椭圆点纹、锯齿纹、弧形三角钩叶纹、莲叶纹、草叶纹等。动物形纹有鱼纹、鸟形纹等,变化较多,有的形象具有写实的特点。如写实的纹样——甘肃秦安寺嘴坪出土的人头形彩陶瓶,供汲水用。瓶口是一人头形状,塑造手法简单,自颈部以下用黑色彩绘3层纹样,构思巧妙。(参照书3页)

图4 人头形彩陶瓶

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彩陶分布于黄河上游的广大地区,比较集中的地区是青海东部和甘肃中部。其装饰一般以黑色描绘。 以几何形为主兼有动物、人像纹。 几何形纹主要有条形纹、垂弧纹、波浪纹、圆点纹、 圆圈纹、旋涡纹、弧形三角纹、旋涡纹、S形纹、莲叶纹。动物形纹有鸟纹和蛙纹, 有图案化的倾向,比仰韶文化的彩陶装饰纹样, 在抽象化、符号化的历史脉络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特点:马家窑类型彩陶最丰富多变,最具艺术性,纹样一般绘于颈部或腹部,器体较小者则通过描绘图样的排列,或分层或散点,将整个器型装饰得华丽、优雅。

如参照书3—4页。

1.多层纹样——甘肃永靖出土的一种陶罐自瓶口到瓶的腹部以黑色分为3层描绘纹样。特别是中间一层的以旋涡为主,圆圈为次,外加波浪纹,组成一个节奏强烈而极具韵律的二方连续装饰带,这种流动着的韵律是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原始先民对各种水纹进行符号化的艺术创造,也沉淀着先民的审美感情。

图5 圆圈纹样陶壶

2.人物集体活动纹样——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纹盆最具特色,在盆的内壁绘有3组舞者,每组5人,舞蹈姿态相同, 以手拉手将5人连接起来。在盆中盛水后,舞者因水的波动而舞动,看上去真如集体舞蹈一般。这是最早表现有序的人物集体活动的装饰带。

图6 舞蹈纹样陶盆

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彩绘有黑、红两种颜色,以黑、红相间的锯齿形纹为特点。锯齿形纹经常出现,外加其他形式组成复杂多变的纹样。

主要有旋涡纹、菱形纹、连续三角形、平行条纹、圆圈纹。锯齿纹常被用来作各种各样纹样的边饰。在这里,艺术手法除对称和二方连续纹样外,原始先民还创造了四方连续,并把纹样分为主要母题和次要母题,使装饰变得层次丰富,韵味无穷。 以上所述是黄河流域的彩陶纹饰。

而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祥地,也有许多独具特点的彩陶遗址,表现为素陶和彩陶兼而有之。在黑陶上往往绘有红色的图样,并有多色晕染,还有漆绘陶器,这些都是南方所特有的。

鹳鸟衔鱼石斧彩陶缸 河南临汝出土

上图是1997年河南临汝出土的仰韶文化的鹳鸟衔鱼石斧彩陶缸。它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珍品。画面是一只健壮的白鹳叼着一尾鱼,虔诚地奉献给它所崇奉的对象——一柄石斧。耐人寻味的是石斧的形象标有作为崇奉对象的特别记号。石斧受到讴歌,足以证明它这个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它是有用的,同时也是美的,审美标准与实用功利标准是合二而一的。

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两个重要遗址。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距今约5800年到4000年, 重要分布在四川巫山, 出土有红陶、黑陶和灰陶,并有白陶和胎橙黄陶,制作技术较北方为精巧。纹样和北方比较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戳印纹、刻划纹、堆纹。其中最具特点的是戳印纹,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工字形等。制作方法是用这些形式的戳子在器表戳印而成。

图7 六肢蛙纹彩陶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欣赏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48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