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子与信息技术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8 本文由巧了我就是酷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电子产品与设备装配、调试及维修技术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信息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电子整机中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功能与性能。

3. 理解常用功能电路的组成原理及性能。

4. 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5.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6. 掌握通信网络的组成原理及有关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最新技术。

7.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组织、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8. 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备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

2.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1·

3. 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仪表。

4. 具备电子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电子产品检验能力。 5. 具备系统安装、调试及使用管理能力。

6. 初步学会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的技术和方法。 7. 学会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

8. 具备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

9. 具备一定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方面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 技能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英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供3年制和4年制参考选择。

(一) 文化基础课程 (必修)

1. 德育 (177~188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64~7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

(4) 哲学基础知识 (49~5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225~23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198~26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概率与统计初步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六种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 (252~256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体育与健康 (160~21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32~13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字、表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 物理 (102~136学时,含实验22~30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了解其基本应用、分析和运算方法。

(二) 专业课 (必修)

8. 电子工程制图(60~68学时)

理解电子工程图的投影原理,了解图样表达方式的种类和方法,了解机械制图、电气制图

·3·

的国家标准,了解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9. Qbasic (60学时,含实验20学时)

了解Qbasic语言的基本知识,理解程序设计语句、函数、数组和制图功能及应用方法,理解排序、查找、字符处理、方程求解与迭代等基本算法;能使用Qbasic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能画出程序流程图,能对程序进行正确性测试,对发现的错误加以纠正;能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级水平对Qbasic语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

10. 机械基础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牌号与用途;了解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运动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机械和机械零件的种类、性能,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仪器与工具。 11. 电工基础 (109~120学时)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各种电子元件的特性与作用;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了解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能对给定的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能绘制信号的波形图,掌握中级以上装配电工应知理论知识。

12. 电工基础实验 (47~60学时)

了解电工仪器、仪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常见电工仪器、仪表,能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能对测量数据进行一般的处理,能绘制实验曲线;了解与电工基础相关的技术规范;能对一般的电气线路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13. 多媒体技术 (45~60学时,含实验10~15学时)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能正确使用常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 14. 电子线路 (165~18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并能正确选用;理解各种基本的模拟与数字单元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定性分析各种常用电子线路,并能说明电路中每个元器件的作用;能计算简单电子线路的参数;了解通用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能画出常用IC应用电路;能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及有关资料并合理选用。

15. 电子线路实验 (75~90学时)

能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电子仪器;能熟练搭接实验电路,并用各种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的各种参数进行检测与调试;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能绘制各种测试曲线;能分析并排除电路故障;能编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6. 企业管理 (60学时)

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了解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与简单的决策方法,并能编写调查报告;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计划和控制、流水生产、技术定额的制定和工艺管理的方法;了解产品开发的有关内容;了解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抽样的方法;了解质量体系的建立方法和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思想,了解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7. 专业英语 (60~68学时)

了解科技英语的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增加专业词汇的积累;能借助

·4·

词典翻译一般难度的英文资料;能用英语书写个人推荐信、专业介绍等简单的应用文;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18. 电子整机原理 (102~105学时,含实验12学时) 本课程按电子整机产品类型分为三个选用模块。 (1) 音响设备

了解音响设备中常见电路的用途、组成并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音响技术中特殊元器件或部件的用途、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读音响设备的典型整机线路图;能合理选购、搭配及布置音响设备;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数字视听设备

掌握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组成原理;了解光盘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特点;了解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能读懂典型数字视听设备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3) 彩色电视机 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理解PALD制彩色电视的编码和解码原理;理解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了解电视机一般附属电路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19. 数字通信技术 (60~75学时,含实验8~12学时) 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概念,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对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能画出数字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初步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及交换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工作特点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具有检测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2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75~85学时,含实验8~16学时) 了解单片机技术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熟悉MCS-51单片机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实例;能正确操作、使用单片机开发系统;能说明常用指令、寻址方式、接口的特点及用途;初步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调试、检测、维修的能力。

21.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60学时,含实验8学时)

具有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性能影响的概念;初步建立产品可靠性的概念;具有电子设备的三防、热设计、减振、屏蔽的基本知识;具有元器件布局、走线的知识;具有按结构工艺要求设计印制线路板的能力;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要求,并初步具备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力;能对典型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具备组装、调试中等复杂程度电子整机的基本能力。

22. 电子测量仪器 (68~78学时,含实验10学时)

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电子与信息技术1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电子与信息技术1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60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