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GTM试验参数随油石比的变化曲线
由表8及图2可见,判定沥青混合料这种粒状塑性材料是否会出现塑性变形过大现象的指标GSI(稳定系数)随油石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油石比等于4.1%时,GSI≈1.0;当油石比大于4.1%后,GSI大幅度增大,曲线已呈急剧增加趋势,表明混合料中的沥青已过量,试件的塑性变形过大;从反映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方面的参数GSF(安全系数)随油石比的变化情况来看,油石比等于4.1%时,GSF值最大,而当油石比大于4.1%时,随油石比的增加,GSF值减小。综合考虑GTM试验结果并参考体积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将AC-20型沥青混合料最大油石比确定为4.2%。考虑到该工程所处的地区气候特点、高速公路渠化交通的特点以及便于施工控制,此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4.1%~4.4%。
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为: 10mm~20mm:5mm~10mm:3mm~5mm:0mm~3mm:矿粉:生石灰=44.4:14.8:5.3:29.5:4.7:1.3。最佳油石比为4.2%。 4. AC—20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检验 4.1 水稳定性检验
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9。试验结果表明,用GTM方法优化出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表9 AC—20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结果
4.2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结果见表10。试验温度为60℃,轮压0.7MPa。结果表明,GTM法设计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车辙能力。
表10 AC—20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4.3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结果见表11。试验温度为-10℃,控温精度为±0.1℃,加载速率50mm/min。试验设备为MTS-810(TESTSTAR-Ⅱ型)。
表11 AC—20型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结果(油石比4.2%)
4.4 渗水试验
渗水试验结果见表12。结果表明用轮碾法成型的试件不透水,满足JTG F40—2004的技术要求。
5. GTM试件密度与马歇尔试件密度的对应关系
建议用GTM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并以GTM试件密度作为评定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当工地无
GTM时,可按“密度等值”方法确定试件的密度。即GTM试件密度=双面击实75次的马歇尔试件密度×修正系数。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3。
表13 两种成型方式对比试验结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AC-1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模板(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