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徇邯郸,终身不言际。”)《后汉书·光武记》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邯郸是赵国的国都,有三千年的历史,不仅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其中一支奇葩。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的姿势。此成语比喻生搬硬套,一味机械地摹仿,不仅学无成就,而且失掉了固有技能。
出处 《庄子·秋水》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比喻避实就虚,借打击此处而解救另一处的危机,迫使敌人退兵的战术和计策。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胡,中国古代指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服,服装。骑射,骑马射箭。战国时,赵武灵王进行了一场军事改革,采用胡人的服装来代替中原传统的宽袖长袍的行军服装。以骑马射箭来代替中原乘车持戈的作战方式。“胡服骑射”也就被称作军事改革。如今已在为改革的同义语。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荆:荆条,落叶丛生灌木,古时可做刑杖。负荆,背着荆条,是请罪受罚的意思。此成语比喻主动向人认错赔礼,自请责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深挚的友谊,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纪,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不违法徇私。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辩不过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导致惨败。后用此成语比喻不联系实际,只凭书本知识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瑟,古代拔弦乐器,形似筝。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比喻固执拘泥,不知灵活变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传说夏禹所铸造。此成语比喻说话份量重,言辞作用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外语学习邯郸成语故事知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