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声乐、幼儿荟萃》课程标准
。
一、课程性质
声乐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进行歌唱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经过两年以上的时间学习训练,掌握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娴熟的发声技巧。
《声乐》部分包括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发声练习的学习,幼儿歌曲的学习,在幼儿歌曲上侧重让学生认识如何教学,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中外优秀歌曲选》等参照教材中通过专业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习各种唱法,从初级到高级,是符合学生参加艺术类深造的教材。
二、课程基本理念:
2.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反对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反对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4.贯彻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品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5.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为师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提高师生表演的综合能力。
6.采用个别课、集体课、小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集体课: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组课:由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 大班课: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及专题知识。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嗓音保护的有关知识。 2、通过演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歌曲提高歌唱和表现能力,体会音乐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魅力。
3、了解青少年的嗓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有关知识,更好的教授适合青少年演唱的歌曲。
1、声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并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2、通过参加校内组织的晚会、声乐比赛、社会的公益演出,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3、走进中小学进行实践教学,教授青少年演唱歌曲、排练合唱,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教学原则与方法:
(1)、音乐教师要当“最佳演员”:教师的各种示范:包括唱歌、弹奏、表演、指
挥、语言、教态都要恰到好处。特别是范唱,它是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 (2)、要掌握“最佳学习时机”: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进行教学,不可让学生的大脑和嗓子过渡疲劳。
(3)、要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教唱新歌时,可利用教材插图、挂图、剪贴报刊图片、突出画面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4)、要创造新歌教学所需要的“最佳音乐气氛”:要善于启发与引导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准确美好的艺术表现,把音乐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5)要力争“最佳教学效果”抓住视唱教学环节,如教唱歌谱与视唱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
(6)能者为师,请优秀的学生独奏或范唱 (7)节假日观摩文艺表演等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一、二)学期
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树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2.初步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作用,逐步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3.初步体会喉咙的打开对歌唱的作用,喉咙能基本稳定地进行歌唱。
4.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要求声音干净柔和自然通畅,没有明显的毛病。 5.歌唱音域
上学期在c1___d2左右,下学期在c1___e2、f2左右。
6.第一学年注重基础的训练,不应急于扩大音域,应该追求音质的悦耳动听。 7.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较好地演唱本年级的作品。
8.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使学生能较科学地进行演唱。
9.曲目数量
练声曲:4~6首。中国作品:6~8首。外国作品4~6首。 10.考试曲目数量:
中外歌曲任选一首 二、(三、四)学期
1.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于歌唱。
2.在巩固中声区的基础上,进行过渡声区的训练,适当扩展音域。 3.训练声区的的连接转换,使声区基本统一。 4.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自如。 5.歌唱音域
女高音在c1____#f2、g2左右,女中音在a____d2、降e2左右, 6.曲目数量
练声曲:4首。中国作品:6首。外国作品:2首。 7.考试曲目数量: 中外歌曲各一首 8.典型歌曲
第四部分 声乐教学参考曲目
一、 中国部分
第一学期
1. 花非花(黄自) 1=D 2. 踏雪寻梅(黄自) 1=E 3. 问(黄自) 1=G 4. 买布谣(赵元任) 1=E 5. 长城谣(刘雪庵) 1=F 6. 梅娘曲(聂耳) 1=G 7. 铁蹄下的歌女(聂耳) 1= F 8. 塞外村女(聂耳) 1=*E 9. 二月里来(冼星海) 1=G 10. 渔光曲(任光) 1=G 11. 日落西山(张曙) 1=G 12. 清流(贺绿汀) 1=E (b~e2) (b~e2) (d1~e2) (d1~f2) (d1~e2) () (d1~e2) (c1~f2) (c1~d2) (d1~e2) (d1~e2) (e1~e2)
13. 牧羊姑娘(金砂) 1=F (d1~f2) 14. 牧羊歌(李曦) 1=F (c1~f2)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利其格) 1=F (b~e2) 17. 半屏山(魏立、王碧云) 1=F (c1~f2) 18. 高高太子山(可义) 1=F (d1~f2) 19. 思乡曲(郑秋枫) 20. 大海啊故乡(王立平) 21. 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情歌) 22. 页里麦(新疆民歌) 第二学期:
1. 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 2. 黄水谣(冼星海) 3. 延水谣(郑律成) 4. 红豆词(刘雪庵) 5. 阳关三叠(古曲) 6. 飞蛾(周书坤) 7. 偶然(李惟宁) 8. 秋收(张鲁、瞿维) 9. 唱支山歌给党听(践耳) 10. 天下黄河十八湾(桑桐) 11. 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水长 12. 茶山新歌(铁珊) 1=*E 1=F 1=*A 1=E 1=E 1=*G 1=*A 1=G 1=*E 1=*E 1=A 1=D 1=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声乐、幼儿荟萃》课程标准分析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