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的规则随着贸易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完善,从各国各自为政,到多边贸易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结束了几百年贸易间的不合理现象,自由贸易规则日趋统一的今天,淡化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过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平台,各国成员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贸易,逐步降低自己的关税税率,实行最惠国待遇制,冲破贸易壁垒,打击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三.全球化的双刃剑
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二是利用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获取利差。凭着美元的优势地位,美国甚至能把贸易赤字这种别人眼中的困境,变成对自己大大有利的肥差——你们盈余,我赤字,这没关系,反正美元我是我自己印的;再说,千辛万苦赚到的美元也没什么好去处,还是得放回美国这里来比较保险。想拿盈余买我的资产?对不起,美国只有劣质资产可供出售,那些高新技术和能源等利润高、战略性强的行业你却买不到,巨大的盈余,你想买的买不到,美国卖得你不想买,那就只好购买美国国债,要不就存到美国的银行里拿点利息。于是,从1982年至今,美国始终保持着贸易逆差,而且是逐年扩大;同时资本和金融账户由于美元的回流而一路顺差。就这样,美国的资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从事着最有利可图的行业,而别国的美元外汇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息。按2005年的情况计算,美国10年期债券的名义利率是4.5%—5%,减去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2%—2.5%,实际支付的利息在2%—3%;而美资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回报是10.5%。美元的一进一出,一来一去,让美国又轻松地占了个大便宜。 利用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减轻外债。美国是一个超级债务大国。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近8000亿美元,超过其GDP的6.3%,需要世界其他国家每天2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才能维持下去;净外债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25%。 从道理上讲,国外持有的债权都可以要求美国用等值的实物资源来兑现;还有,各国投入大笔美元吃进的次债金融衍生品等美元资产,也代表着一定的收益索取权。美国虽然没有摆明了要赖账,但实际上一直在耍些花样来减轻债务。最近美联储一直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元不断贬值,
使其外债实际减少,而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从一比八点四到现在的一比六点三的汇率,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在缩水,让美国又狠狠的赚了一把。所以建设超主权的货币对我们国家或大多国家来说刻不容缓,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进程,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更大范围地进行人民币境外结算,并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
贸易战争终归是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每一次冲突都造成了严重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大国间相互争夺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小国则抱团取暖追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国家利益的博弈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的竞争,所以我们要在世界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国家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创造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否则贸易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的终归于昙花一现。
篇三:浅谈贸易战争
浅谈《贸易战争》
最近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贸易战争》节目,联系到自己以前学过的一些经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有了许多所感、所悟。《贸易战者》一共有五篇,分别记述了从15世纪开始到现在的世界贸易情况。从经济上的战争到真正武力上的战争激烈而残酷,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战争都不外乎是为了利益。一次次的贸易战争最后形成了现在世界错综复杂的多极化格局。现在就从历史中分析,以求在贸易的变迁中,我们不至于被甩下快车道。
在15世纪的欧洲,香料创造着世界贸易的新变局。西方国家为了得到香料而踏入未知世界的海洋。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得到充足的香料,开始向海洋进军。正陷于早期重商主义的欧洲,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黄金白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但除了开采金矿和银矿之外,获取金银的手段只能靠对外贸易和对外掠夺。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探索着这个世界,完善着世界轮廓,他们打造了历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收获了大量的香料、金银。由于没有工业的支持,大量的财富又像潮水一样流逝,这就给极有经济头脑的荷兰人留下了机会,他们创造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有限公司等延伸至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商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还充实了强大的海军力量。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英国,它通过海盗开始的海外贸易打造 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
这段历史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英国打赢了拿破仑战争,打败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国王。可以想象,法国人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用的枪炮都是来自英帝国时,那就已经注定了法国人的失败。英国的强大产业渗透了法国,正是这种自由贸易击败了的小商店打败了法国的国王。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严峻考验,世界的格局一次次的发生了改变。二战以后,日本满目疮痍,只能靠美国的救济来尽量减少饿死的人,日本的工业全部瘫痪。朝鲜战争爆发,使得美国迫切需要日本作为战争的后勤基地,这就给日本经济崛起带来了机遇。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这段时间内,日本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我觉得那时的日本发展速度不比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慢,所以现在所说的的中国奇迹其实日本早已经历。至于为什么中国现在还能如此的高速发展,2008年的金融风暴也没能阻止这个前进的脚步,我想原因在于我国地大人多,总的内需大,对外贸易面临冷冻期时,内需牵动了经济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质优价廉的半导体产品又占领了美国市场,同时还挤占了原来被美国占领的欧洲市场。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以省油和低价著称的日本汽车热销美国,日本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这一切都使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于不得不用汇率来对日本进行打压。对于美国来说汇率实在是一个很神奇的因素,它可以迅速调控进出口的贸易优势,以牵动双方双方的贸易顺差和逆差,就像今天应对中国外贸压力的方法。美国与欧洲各国都希望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以削弱中国的出口优势等经济打压。
德国同样也有与日本相似的崛起,战败的德国国土被分割和占领,60%的德国居民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德国的机器都被苏联卸走拆掉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让德国混乱不堪。一直到了冷战期,美苏关系持续恶化,为了使德国能够成为美国对苏抗衡中的桥头堡和安全屏障,美国很快开始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这样,德国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联邦德国在上世纪50年代迎来了 “黄金的十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80年代年,联邦德国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这样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德国旺盛竞争力的同时,也看到了美国的可怕实力,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美国就扶持出了两大发达国家。虽然它没有想到,真正对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发起挑战的对手,就是美国自己一手帮助下诞生的,但是不论怎么挑战,美日德还是在同一战线上盟友。
二十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的贸易战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选择贸易环境优良、劳动力便宜的地区作为它们的加工基地,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通过承接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不断获得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它们的贸易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这就是世界银行拿来做典范的出口导向国模版,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出路也是成为吸收资金技术,成为世界工厂的出口导向国。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则成为了进口替代国。英国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利特尔发表了一份影响深远的报告,他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拉美债务危机爆发,使得
拉美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战略而转向了出口导向。全球贸易经济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简单的说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下,各国的经济正在渐趋紧密,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你才能取得发展。 在亚洲四小龙强劲的发展着时,美国正深陷经济疲软、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双赤字”并存的局面。为了解决困境,美国同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联手,共同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出现了大幅度升值。虽然美元升值不利于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但是却能够吸引国际资本,有利金融市场繁荣。美元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导致全球资金迅速流向美国,同时也让过度依赖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危机。由于东南亚经济体的货币几乎都和美元挂钩,美元急升带动了这些经济体的货币急速升值,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一方面美国利用美元汇率来打击它在亚洲的贸易对手,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国家在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时过度放松了金融管制,而且过多地依赖外国投资。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是东亚国家拿尽了天下的贸易顺差,一场金融危机却把所有的这些财富都转移到了美国人手里。
作为世界工厂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经济低迷,社会动荡,已经无法继续担任世界工厂这一角色。而欧美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太多影响,它们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于是中国就成了新的世界工厂。华尔街一挥手,直接投资配置到中国,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于是中国就真正的变成了世界工厂。 中国吸收资金技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世界的加工厂,或许只能说是世界的车间,赚取微不足道的利润。中国走上了日本,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虽然知道利润低得可怜,但是却没办法只能提高效率,过大规模来增加利润。随着加工成本的提高,中国的企业正在举步维艰。用俗话说就是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看似中国在高速发展,其实却是走进了一个限制自己的圈子,如今中国出口的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外国增收了反倾销税,这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如前段时间的光伏巨头尚德便破产了,还有许许多的的渔业,玩具业,棉纺业等企业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外国需要Made in China,但是也在用着各种商业手段压制着中国,这也仅仅是商业压制,也许美国再一次升值时,中国可能会再次走上四小龙的道路,经济低迷,社会动荡;也可能会像日本一样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我看来,这两者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强大的生产力以及新
一代人才。有了这些,中国就不只是能廉价的加工,还能有自我的创造。我们也将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更加严峻的挑战。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观后感贸易战争观后感(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