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青春之歌观后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8-25 本文由你像风留不住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篇一:《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热血

————《青春之歌》(杨沫)读后感2011、3、1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青春之歌》,我觉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

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

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

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

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

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

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

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

美丽的青春。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

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

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

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

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

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

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她和余永泽在北京同居了,但她不甘心被人供

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来在大年三十白莉苹的公寓里接触到北大

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

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而道静在与卢嘉川也深

深为他的品格、坚毅及胆识吸引并爱慕上了他。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

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

的洪流中去。

在这之后,道静设法把卢嘉川留在她那的油印宣传品散发出去。

半夜里贴在墙上,寄给许多中学、大学的学生自治会,她就这样散发

了大部分。但是她因为遭到叛徒戴愉的出卖而被捕,并受到一直想要

得到她的胡梦安的威胁。幸运的是,她得到了王教授夫妇和王晓燕及

其同学们的帮助而逃了出来,在定县的完全小学校当起了小学教员。

在定县道静结识了江华,并和他探讨了许多问题。但在戴愉的陷

害下,她和另一名教员赵毓青联合起来要打倒校长王彦文(晓燕的姑

姑)和教员伍思田,却因此被政府捉拿,她不得不她的学生刘秀英的

家里。在那与江华的姑母相遇,并听从安排去一个大地主家里做家教,

因耳闻目睹了许多事让她真正感受到了阶级仇恨的滋味,也真正地、

深深地恨起地主阶级和一切压迫阶级。在爆发麦收斗争后,她的身份

暴露,于是她不得不回到北平。

但回去后不久她就被捕了,遭受了酷刑几乎死掉,但在狱友伟大

的革命者林红的帮助和鼓励下,她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更加坚定了对共

产主义的信仰,思想也得到了提升。一年后她出狱了,并光荣地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被派遣和刘大姐一起去机关工作,搞发行、联络。从

刘大姐口中她知道了卢嘉川已经牺牲,她的心痛苦的燃烧起来了,她

是多么想拿起枪来为他报仇,但刘大姐用她亲身经历教育了道静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拿枪,但是可以用笔、用思想、甚至用我们的洗衣板子——它也是武器——和敌人战斗。?

之后,道静改名路芳,以巡视员的名义到北大工作。但是她最好的朋友王晓燕因为受到了戴愉的挑拨而认为她是革命的叛徒并受到国民党特务学生的利用而与道静作对,这让道静痛苦不堪。这时江华来了,告诉道静应该去北大学生组织里面看看,活动活动。后来道静拉着侯瑞——北大另一个党组织负责人去听了诸如世界语学会等学生社团的例会,看到了真正的群众的力量,决定积极发动群众,把党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再改选学生会,把班上的学生会一个个拿到手。于是,北大的工作迅速地开展了。这期间道静收获了和江华的爱情。后来晓燕发现了戴愉的真面目,痛苦自责,戴愉也被国民党特务杀死。

在道静等党的工作者的努力下,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之后的一星期内,党紧密地团结了各个学校涌现出来的大批积极分子,广大的爱国青年也纷纷奔到民族解放的战场上来。后来的?十二十六?爆发了规模更大的示威游行。无穷尽的人流,鲜艳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

她就是这样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

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

而小说也极富艺术特色,其结构严谨完整,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纷纭的生活场景都通过林道静等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予以贯穿,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小说的语言流畅简洁,真切自然,一气呵成,也富有感染力;在人物的塑造上,善于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十分细腻真实,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

看完小说后,我开始思索:一个人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亡国危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青年人应该将一腔热血投入爱国救亡中,把青春奉献给伟大的祖国,不断奋斗找到国家的出路,而只有找到国家的出路后青年人才有出路。这让我想起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在国破家亡之时,只有个人的奋斗而不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最终只能走向穷途末路。而如今,祖国早已独立解放,并不断走向繁荣富强,那我们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呢?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不论何时,少年都是国家的希望,而每个年轻人都担当起对祖国的责任。而青春,就应当是朝气蓬勃,热血沸腾,每个年轻人应让自己的青春充满热情,焕发活力,利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不断奋斗,完善自己,为着理想而努

力,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毛泽东说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春,热血,沸腾起来吧。?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精彩片段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

*这些话,不知怎的,好像甘雨落在干枯的禾苗上,她空虚的、窒息的心田立刻把它们吸收了。她心里开始激荡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

*那么,出路在哪儿?我想出路就在反抗,出路就在斗争,出路也就在把咱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知识分子能有什么出路?今天,我们首先就要求得中华民族的解放,然后才有我们个人的出路和解放……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一种是悲观主义的理论——他们说中国已经无可救药。和的结果是亡国;战的结果也是亡国。不抵抗是亡国;抵抗也是亡国。既然都是亡国,那又何必抵抗呢。

?一种是失败主义的理论——他们对于中国的胜利毫无信心。他

篇二: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青春之歌》有感

读完《青春之歌》,我不禁掩卷沉思,或许因为同是大学生的缘故,对于书中人物的人生际遇更有感触。在那个动荡的、阶级矛盾尖锐的年代,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书中表现了新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虽然生在封建家庭,但是她坚决追求革命,接受新思想,追求进步,她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林道静外表看似柔弱,但当她毅然决然的登上火车,拒绝封建家庭的婚姻安排,决心过独立自由的生活。在林道静觉醒的道路上,她也走过些弯路,不成熟的林道静曾沦陷于余永泽的“糖衣炮弹”下,但当她在进步青年卢嘉川的鼓舞与帮助下,重新认识了自身的价值,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在同一大批进步青年接触后,林道静深受鼓舞,坚定革命的信念,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只有坚定心中的信仰,青春才是一首无悔的歌。在北京,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感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正年轻,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应当有所作为。正如热播的电视剧《奋斗》,这部代表着我们80后的电视剧,记载了太多80后奋斗的辛酸历程,记载了80后的成长历程。年轻的我们,当如林道静、卢嘉川等热血青年一样,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同在,当如《奋斗》中的那些主人公一样,执着理想、信念,为未来拼搏,不屈不挠。

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林道静的探索和追求,只有遇到了党,投入时代的洪流,才算找到真正的出路,因而她艰苦曲折的成长过程,始终是放在革命斗争活动中来展现的,处处突出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在党的引导和时代的推动下,她还是迈出了第一步,才使她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现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科的学习。目前,我已确定了将来的工作方向,主要从事教师职业。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应当做一番有价值的事业,无论职位高低贵贱,只要我在自己的岗位勤奋踏实,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光荣的。我明白,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从现在开始奋斗,青春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激情四射,我要做的就是积极备战,努力完善自己,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青春的旋律不是空口喊白话,青春之歌是挥臂拉响激扬的旋律,积极投身实践中。林道静、卢嘉川他们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关心时政,为百姓奔走,他们把青春的汗水撒在中华大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的青春无愧于天地人民。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团组织的义务活动,到幼儿园义务教小朋友学习,到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当我们服务于他人,为他人带来便利、快乐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觉得快乐。这也让我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了价值,生活有了期待。

“爱国”这个词在我读完《青春之歌》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虽然现在我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离发达国家认识有差距的,我国目前仍存在许多矛盾,比如社会保障、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上涨等方面存在问题。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尤其是作为共产主义信仰者,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锻造自己,立志为中华富强、为共产社会理想奋斗。当下,部分青年朋友浑浑噩噩,整天沉迷网络电游,把大把的时光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完全不自知自身当为中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不自知自身肩负的重责。年轻的我们,更加要自强不息,在所处的位置顽强奋斗,这是爱国儿女最基本的职责。

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我们的青春之歌将响彻于神州大地!

篇三: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读后感(1):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透过描述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户外,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述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_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_党领导下,用心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完美青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观后感青春之歌观后感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青春之歌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zuowen/149093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