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美,本以为她是老师心中善良的乖女孩,当知道她是露西娜事件的制造者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无疑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不过,当看到她知道修哉的事情并不排斥,而且还很理解,并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修哉走出黑暗,她又是很善良的。但是上天最终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怜悯她,女孩命运是不幸的,死在了阴谋之下,而这个阴谋还是她最尊敬的悠子老师制造的。
最后一部分还是森口老师的告白,森口老师从修哉的网站上了解到了他将在下一次的演讲结束时,用自己研制的炸药炸死全校的学生,森口老师把炸弹放到了修哉妈妈的研究室,在按下按钮的瞬间,学校礼堂没有被炸掉,但是修哉妈妈却在实验室被炸死了。
面对悠子老师,我有许许多多的不解与疑惑。她是《告白》中绝对的主角,她的告白贯穿着电影绝大部分,她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她的一次一次的告白,让人一次一次对她很惊讶,对她的性格迷惑不解,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在看电影时,由对她的同情、可怜变成恐怖、可怕,确
实,她的这种报仇方式实在是有点过激了,自己身为一个老师,口口声声说着生命很重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但是为了他所谓报仇,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很多人,美月、小直妈妈??这让我更加不相信孟子所倡导的“性本善”了。
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与常人无异,內心的告白却都如此惊人,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阴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伤口:童年的创伤,成长过程的阴影,以及被人残酷对待的烙印。当阴暗毫无遮掩的被摊在阳光下,心中的弱点也将一览无遗,赫然发现残酷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灵魂。无法接受自己不被爱的事实,因而夺人所爱,伤人所爱。然而,受伤并不能变成伤人的借口,一个必须借由伤害别人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显了他的自私与脆弱。
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命”字时,提示同学们,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们不懂,也正因为她太了解她的学生们,所以她的计划能进行下去。当美好的事物消失时,不是“啪”的一声,而是“砰”地轰然倒塌无情摧毁,于是一连串追问便应声而发,生命该如何得到尊重,亲子师生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少年的人格教育、预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衡量等等。
二、从影片谈教育
影片结束了,但是其中向我们阐述的问题却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为什么会有这些悲剧的发生?其实这中间包含了很多社会问题。我将就教育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学校教育。在日本,14岁以下的人杀人是不会被判死刑的,这就促成了一些年轻易冲动的学生禁不住犯罪。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学校就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生命意识的教育。我们需要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能欺负同学,要尊重生命,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别人的,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校都频频传出自杀或者是被杀的案例,而其中自杀的人一般是因为学业压力和情感问题。他们因为自己学习无法跟上或者是跟恋人分手就无法接受,不想活在世上了,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而对于学校教育中的法制教育这块,我觉得我以前就读的初中就做得很不错。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就举行过一次公审公判大会,在大会上警察宣布了好几例因为抢劫,偷窃等案件的处理,其中有一个还是因为蓄意杀人被判了死刑。在宣判时我们就很震惊,因为那个死刑是宣判后立即执行的。还有一个是一个监狱组织的义演。在演出中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起了犯罪的心态。在这些关于法治的教育下我们学校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严重的案件。因为大家都知道犯罪是不会被原谅的,需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在片中老师并没有强调过法制观念和生命意识。一开始就强调的是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比如让他们喝牛奶。在学校里,恃强凌弱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就像影片一开始一个男生就被叫到天台去,被网球砸到晕倒,后来,月美和修哉也因为不受班级其他人喜欢而被欺负,直树也因为班级画的诅咒图画而更加神志不清了。在影片最后修哉认为自己的妈妈已经忘记自己了,所以想和学校的人同归于尽,这些现象揭示着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然后是家庭教育。家长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一个人在一出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如果在我们年幼时就不在我们身边,那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不会完整。爷爷奶奶代替不了父母,因为爷爷奶奶的思想毕竟会与时代有点脱节,而且又不愿意教训自己的孙子孙女,小孩很容易就会变坏。而爸爸不能代替妈妈的角色,妈妈不能代替爸爸的角色,妈妈在小孩的教育中一般是比较注重小孩的心里想法,有什么心事小孩都喜欢跟妈妈讲,妈妈在小孩眼里一般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而爸爸在小孩眼里一般是很凶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往往是唱黑脸的,惩罚孩子。这样,妈妈的善解人意与爸爸的严肃相结合,小孩才能健康地成长。
在修哉小的时候妈妈就嫌弃他,认为他和自己的丈夫都妨碍到了自己的发展,相对于拥有家庭她更希望有事业,所以最后她还是抛弃了家庭,毅然出走。在修哉眼里妈妈是最完美的,但是完美的妈妈却在他那么小的时候离开他了。时间的累积,他产生了很强烈的恋母情结。之后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想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了那么多相信他和爱他的人。
最后我要讲的是教育者本身。在影片中那个让我又同情又恨的森口老师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影片能进行下去就是因为她的复仇计划。班级的两个学生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她也以牙还牙,借这两个人的手杀死了最爱他们的和他们最爱的人。这样的痛苦她不仅想自己承受还想让那两个杀人凶手承受。如果作为一个单纯的母亲,我觉得她这样做我还是会同情多于恨意。但是她的角色特殊——她是一个教师,她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保护学生。但是在她却利用了维特老师对她的信任间接地让直树杀死了自己的妈妈,利用修哉的心理缺陷害死了月美和修哉的妈妈。这样的一个老师简直就成了一个变态的杀手。
我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有专业的素质修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灵魂工程师,我们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生犯错时应该予以教育,如果真的是伤害到自己了也不能像森口老师一样给予这样的报复,这对于学生来说太残忍了。我还是深刻地记着森口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我的复仇,这才是活生生的地狱。从今开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开玩笑的!”。我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了我的好朋友们,看过的人都会觉得这位老师太变态了,不为别的,就为教师这个职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师也是存在的,他们身为老师根本没有保护好学生,而是伤害了学生后还想掩藏自己的过错。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报道,说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不小心把一个小朋友给打死了,老师并没有报警或者是送医院而是他小孩的尸体藏到了储藏室,过了几天尸体腐烂才被人发现,在警方调查的时候幼儿园园长还谎称小孩是自己意外死掉的,真是让人为之汗颜。从整体上来看,现在这些教育者里面素质不高的还有不好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素质教育。
三.小结
这部影片对我的触动很大,《告白》最终要传递的主题其实是“爱”。它讲爱的方式与常规恰恰相反——常规思路是用人性本身中的善来表现,以爱表达爱、以爱体现爱。《告白》却是以爱的反面(仇恨、屠杀、反人性)颠覆纲常,却是殊途同归。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观后感观后感(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