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
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这是一种穿越时空、代代相传的不朽精神。一张张展板、一件件文物,把千万名观众带
回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让“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深深植根心间。这是一次薪火相传
的思想接力。西柏坡精神这支熊熊不熄的思想火炬,穿过历史的云烟,照亮了新世纪中国人
的壮丽征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来
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昨天再次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的伟大。在西柏坡精神纪念馆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我想得很多,但有一点让我激动不
已,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们瞻仰的是革命前辈们浴血奋
战的踪迹。”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
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
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
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
民族之魂。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
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坚信,现在人们观看到的热情,不会是当下的历史情景剧,而是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
不会衰竭的精神和新年。现在,我们在克服种种困难热火朝天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庸置
疑,我们更需要西柏坡精神,通过观看这次展览,“两个务必”历史的嘱咐将在我们的耳畔回
响的更加清晰。
今日西柏坡,己经变得相当美丽,那么在今后将会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这颗全国人民
的掌上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琛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步
伐飞跃前进,以更加光辉的成就,瞩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紧跟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扬我党的优良作
风和传统,做一个合格党员。自觉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刻
苦学习,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把握人生轨迹,牢记两个务必,为共产主义奋斗终
身。让柏坡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篇四:走进西柏坡观后感 走进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
们在这里组织并夺取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他们在这里
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孕育了以“两个
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指挥了震惊
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
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
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
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此行我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七届二次全会的会场;瞻仰了新建的西柏坡纪念
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领袖风范雕塑园、五大书记铜像、西柏坡影视厅通过对
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
斗争中我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
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篇五:红色之旅西柏
坡实践观后感
红色之旅之西柏坡观后感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在中国革命的最关键时刻是如何力挽狂
澜,取得最后的胜利,老师带领我们班全体同学参观了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这片朴素而又神圣的土地。下了车,我们就马不停
蹄的来到了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旧址使全国闻名的革命纪念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中央之所以选择了西柏坡,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
平山成为亚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这里和国民党的条件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共产党人拥有坚强的革命
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敢于面对任何困难,面对这一排排的简易的土房,我的心里不
由升起崇敬之情,自封建主义开始,中国人民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了压迫与剥削,但
中国人民并不是甘心做奴隶的,他们自强不屈,勇于抗争,再有中国工产党的领导,使他们
具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西柏坡就是在这时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在旧址当中,给我印象最深
的,就是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这里的一切都是当年的原样。1949年3月5日到13日,党
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你无法想象到,当时并无专用的会场,而会场是中央工
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火房改造而成的。毛泽东同志在此提出了被称之为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
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 这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
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随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这里介
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一、二展厅:“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介绍了工委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
等重大事件;三展厅:“决战前夕”。介绍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四、五、
六展厅:“大决战”。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
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七展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介绍了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的情况;九展厅:
“难忘的岁月”。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
记”。展出了现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名人等参观回访西柏坡的历史照片。纪念馆展室里的照片、物品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这里面,虽有失败的风雨,但更多
的是革命家的民族气节和革命名胜地的喜悦。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比较紧,但是我们还是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还参观了安全
观、纪念碑、领袖风采园、石刻园,感受着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一段辉煌历史,接受西柏坡精
神的洗礼。
篇二:电影《西柏坡》观后感
电影《西柏坡》观后感
——英雄王二小
10月16日下午,全校师生在礼堂共同观看了动画电影《西柏坡:英雄王二小》。
出生在南滚龙村的王二小是儿童团团长,他虎头虎脑,聪明机灵。但是不幸发生了。1941年的一天,残暴野蛮的日本鬼子对二小的村庄进行了疯狂大扫荡,他们狠心地杀害了二小的奶奶和其他的乡亲们。失去奶奶的二小伤心不已,最终在枣花、核桃与儿童团其他成员中找回了自我。
王二小带领伙伴们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汉奸,他又独自一人送情报给梅花村长,中途却险入“狼”口。与枣花一起回家时,二小发现日本鬼子打算提前进山,他决定让枣花通报梅花村长,自己去引开日本鬼子,待乡亲们安全了再用鸟语告诉他。
机智的王二小故意暴露自己,在日本鬼子面前装疯卖傻,称自己“傻小子”。带路时,二小专挑陡峭的山路,专拣茂密的树林走,那些人生地不熟的日本鬼子不是摔下山崖,就是被枯木缠身。太君和汉奸气极败坏,对二小又踢又打。在休息时,太君和汉奸想要试探二小,但聪明的二小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巧妙地扭转局势,他还用了一条蛇捉弄汉奸。终于,熟悉的鸟叫声响起,二小按原计划带鬼子进鬼见愁,然后趁机甩掉鬼子。可当他好不容易脱险,得知平山团的战士们在二道泉埋伏打鬼子时,二话不说又冲进了鬼见愁。
王二小再次被鬼子捉住了,鬼子开始怀疑,不让二小带路了,而二小通过石子让牛儿带领鬼子去二道泉。路到了尽头,前面便是悬崖,鬼子意识到不对,太君用尖锐的刺刀夺走了二小的生命。他将二小推下悬崖,摔死在大石头上。埋伏的战士们见到此幕满是心疼。他们愤怒地用子弹“回敬”鬼子,在枪林弹雨中鬼子无处可逃,被打得落花流水。遗憾的是,可怜的英雄王二小再也看不到了。
《西柏坡:英雄王二小》这部动画电影令我感慨万千。当日本鬼子火烧王奶奶时,我替失去相依为命奶奶的二小伤心;当二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汉奸时,我因二小的鬼灵精怪而开心;当二小险些被狼吃掉时,我为二小的生死存亡感到紧张;当二小决定独自引开鬼子时,我被二小的勇气所折服;当二小被活活地刺死摔在大石头上时,我因二小的英年早逝而流泪。王二小,一位13岁的少年,却有如此的勇气,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胸襟,面对日本鬼子,他又怎会输?王二小,南滚龙村为你感到骄傲,西柏坡为您感到骄傲,我们全中国人民也为你感到骄傲!
篇三: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走出西柏坡》观后感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观看了《走出西柏坡》这部电影。观影之后心情激动,不禁想到正是无数革命志士的艰苦卓绝,奋勇拼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前夕,解放军完成了天津市的解放,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同志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在途中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和战友小兰子,并和他们一起建设天津市的故事。
影片通过对天津市恢复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深化了主人公耿涛、马宝山的性格特点。一个是智勇双全,心思缜密的警卫员,一个是奋勇杀敌,屡立战功的老战士,两人在面对天津市资本主义改造,恢复生产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处事方式。影片中老战士马宝山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鲜活,在影片刚开始时,马宝山带领士兵抢粮,接着故事情节一转,马宝山接着率领战士立刻搬运军火,一面是不顾违反军纪抢粮,一面是冒着生命危险转移军火。充分表现出了马宝山的勇敢,不怕危险,为了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精神,但一方面又表现出该人物做事鲁莽,有勇无谋的性格特点,这也为后篇未能抵制“糖衣炮弹”诱惑埋下了伏笔。耿涛同志来自中央领导的身边,但他依然不卑不亢,牢记毛主席的叮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顽强进取的实的工作作风,在城市建设中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工人、资本家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圆满完成了经济建设的任务。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资本家、民生煤矿的老板宋学仁对自己何去何从举棋不定,消极怠工并和各大资本家商量如何远离天津奔赴香港时,耿涛同志提出了为了恢复生产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主张,老板宋学仁热泪盈眶,双手赞成。毛主席听说耿涛的境遇作出的回复是,不仅要学会吃鸡,要学会吃鸡蛋。这句话言简意赅,更加坚定了耿涛同志努力工作的信心。
当然,影片中也刻画了一些反面的人物,诸如宋学智、张淑芬等形象,他们是我们建设新中国进程中的绊脚石,他们生活腐化,作风不良,只顾一己之私,最终只能沦为人民的敌人。影片的最后,是耿涛同志完成任务,重回西柏坡村。当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中央决定迁址北平,迎着春天的蓬勃,沐浴着朝阳,毛主席从西柏坡村中的小巷子里走出来,身后的战友、父老乡亲、一群活泼可爱的娃娃??片名走出西柏坡的涵义大概就是,我们翻身做主人,从此开启了建设城市的新路程。
西柏坡时期作为一段历史,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等这些弥足珍贵的西柏坡精神,在我们当下是必不可少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是让我们铭记先辈们的不易,更好的面对现在。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联想到现在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工作拖沓,贪图享乐,远离人民,不思进取,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败下战来,忘记了党和国家的嘱托。同时,也参照了自身,作为一名研究生,学生党员,在本科期间认真学习,艰苦朴素,不断的完善自我,但在研究生期间却不思进取,浮躁懒散,在课余时间未能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于是就反问自己,为什么随着学历越来越高却越来越贪图安逸,为什么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就骄傲自满。为什么认识到缺点之后还不及时改正。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观后感西柏坡观后感(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