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能优化演练:第二单元(六) Word版含答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6.23)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自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回也不改其乐 .D.君子质而已矣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解析:选A。A.“道”均为“说”的意思。B.前者通“智”,智慧;后者为“知道”。C.前者为“喜爱”;后者为“快乐”。D.前者为“本质纯真朴实”,后者为“底子”。

2.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温而厉 .

②任重而道远 .③礼以行之 .

④有杀身以成仁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D。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③介词,按照;④连词,来。 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文为 A.贤哉,回也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解析:选B。A.为主谓倒装句;B.为宾语前置句;C.为状语后置句;D.为判断句。 4.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以实行仁德为己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二、语言运用

5.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6.根据下面文段的含义,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文句空缺处另写两个意思连贯、语意明确、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因为我们曾经跌倒,就自叹自怜裹足不前,到头来只会使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花凋谢枯萎。

不要因为身边繁花似锦,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到头来只会使我们错失人生更美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失去什么,拥有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 答案:(示例)不要因为我们曾经受挫,就瞻前顾后妄自菲薄,到头来只会使洋溢青春激情的青春之火熄灭暗淡。不要因为眼前灿烂辉煌,就志得意满固步自封,到头来只会使我们破灭心中更大的梦想。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 .一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 .

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

解析:选B。A.喻:明白,懂得;C.质:本质纯真朴实;D.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以成仁 .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C.既得之,患失之 .既来之,则安之 .

D.不知老之将至 .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解析:选A。A.连词,表结果,相当于“以致”/连词,相当于“而”,来;B.均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C.副词,表时间,已经,……之后;D.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B.饭疏食,饮水 C.而耻恶衣恶食者 D.曲肱而枕之

解析:选A。B.饭:名词作动词,吃;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曲:使动用法,使……弯曲。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解析:选A。A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指“认为”。 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绝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会牺牲性命来成全仁道。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

解析:选A。A项应译为:“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用诚信来成全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

所不至矣。”(17.15)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义以为质 质:______________ .

(2)无求生以害仁 害:______________ .(3)君子喻于义 喻:______________ .(4)未足与议也 足:______________ .

答案:(1)根本,基础 (2)损害 (3)了解,懂得 (4)值得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鄙夫可与事君与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庸俗浅薄的人能与他一起侍奉君主吗? (2)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8.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于自己行为方式的选择,表明了对理想、正义的追求高于生命的基本思想。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

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能优化演练:第二单元(六)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nign7m5920fvqv4zj3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