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学校:海师附中 命题老师:贺玉华
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嘉积中学、三亚一中
2013届高三联考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
1.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绿化面积减小 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10页)
某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经度约为120°E)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图2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中当日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要拍摄以该岛最高处所在山丘为背景 的照片,最合适的拍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
图3的一部分为我国某行政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 M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 劳动力素质高 B. 原料丰富
C. 消费市场大 D. 用水充足
6. 工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A. ①② B. ①③
图3 C. ②③ D. ①②③
图4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e
C.若e为0℃,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8.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图4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项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结合图5“安徽省人口与GDP分布洛伦兹
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10页)
曲线图”,完成9~10题。
图5
9.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10.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B.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大 C.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D.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图6为部分国家各行业的一次能源使用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关于图中所示国家(地区)一次能源使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以工业耗能为主
B.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以工业耗能和住宅耗能为主 C.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与人口总量呈正相关
D.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10页)
12.图示国家(地区)为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针对其主要耗能方式采取的主要措施,合理的是
A.美国——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B.欧盟27国——禁止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 C.中国——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印度——冬季集中供暖
读图7“动漫产业生产流程图”,据此回答13~14题。
图7
13.对该产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个企业集聚在一起,容易形成对应的工业地域 B.企业规模大多较小,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
C.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上的联系,空间距离近 D.生产工序复杂,各种部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生产 14.此类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一般不包括 .
A.土地租金低廉 B.政策支持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图8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
图8
15.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B.A处不合理,延长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成本
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10页)
相关推荐: